古史|《清明上河图》与《东都锦绣梦》

2024-08-10 -

殡葬车价格_殡葬车电话多少_殡葬车

《清明上河图》和《东都锦绣梦》就是后人欣赏这种繁华的最好图画素材。

开封唐末称汴州,五代时为梁、晋、汉、周国都城。北宋统一全国后,仍建都于此,又称汴京或东京(另有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南京商丘)。东西贯穿城内,东流至泗州(今江苏盱眙)的汴河汇入淮河,是开封建都的生命线,也是东南物资运往东京的大动脉。不仅江淮、荆湖、两浙、福建,远至四川、广东的漕运物资,都在镇(今江苏仪征)、扬(今江苏扬州)、楚(今江苏淮安)、泗州等地改装成帮船,经汴河运往京城。汴河常年有6000艘运粮帮船,每帮每年运粮四次。由于汴河船只来往,商贾往来,自然形成了沿河众多的贸易场所,被称为“河市”。其中最为繁华的河市当属东荆河段。

开封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把城分成几个区域。宫城即皇城,是在五代宫城的基础上,仿照太祖时期洛阳宫殿大规模改建的。宫城方圆五里,南面有三座城门,东、西、北面各设一座城门。东西门间有一条横街,街南为中央政府机关所在地,街北为皇帝的生活区。由于宫城本来规模较小,宋徽宗年间在宫城外北面修建了新的延福宫,这实际上是宫城的延伸和扩建,宋徽宗晚年曾居住于此。

历城,又称故城,为唐代汴州故城,周长二十华里,除东面有两座城门外,其余三面各有三座城门。

外城又称新城、罗城,宋初又称国城,重建后方圆五十里,高四十丈,城楼雄伟壮观。城外有护城河,称虎龙河,比汴河宽三倍。外城南有三门,东有二门,北有四门,西有三门,还有多处水门。

交通上看,开封的几条御道构成了主要干道。从皇城南面中间的宣德门,向南经内城的朱雀门,直达外城的南薰门,当时称为御街。道路宽二百余级台阶,两边建有御廊,是开封最繁华的街道。从相国寺东侧向北,经开宝寺,直达外城的新封丘门,也是一条重要的御道。此外,外城还有从万胜门到新曹门、从新郑门到新松门一条东西干道;还有从陈桥门到陈州门、从魏州门到岱楼门两条南北干道。

宋代东京的城市布局和结构与前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宋代以后,商人、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进城,唐代以来封闭的坊式结构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商品经济的要求。于是坊与市隔绝的旧格局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商人在坊区街道两旁开设店铺。为了扩大营业面积,有的店铺甚至在主干道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以至于徽宗不得不向他们收取“街廊费”。

由于集市相连,店铺临街开设,为了满足市民延长夜生活、追求更多商业利益的需要,原有集市体制下长期实行的“禁夜”自然取消,开封出现了“夜市”、“早市”、“鬼市”。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各店铺的夜市,每到三更,五更再开;若是热闹的地方,更是人头攒动;而有些茶馆,每日五更开门,交易衣服、字画、花环、领子之类,天亮便散,被称为鬼市。

不仅集镇的格局被打破,城墙的限制也随之被打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许多居民居住在城门外或城墙附近,于是新城便在城外发展起来。由于新城或外城已无集镇与城的区分,便以“翼”作为划分管理区域的名称。翼的本义是正房两边的房屋,用它来指称和划分靠近城的区域是恰当的。于是,“翼”便逐渐代替“坊”成为新旧城区统一划分的单位。宋真宗年间,因汴京城外居民众多,特下令在新城外设立八个翼。这是最早以翼为城市划分的记载。后来,为了便于统一管理,汴京故城也被划分为十个翼,原来的坊市隶属于它,集镇结构完成了向翼坊布局的过渡。

宋代是中国城市物质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到公元11、12世纪,中国大城市的物质生活已经领先于世界任何一个城市,北宋都城开封、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是如此繁华壮观的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城市变迁和经济繁荣。

张择端,字正道,密州诸城人(今属山东省),宋徽宗年间任翰林院画院画师,最擅长界画,尤喜画风俗画。其《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城东、南城内外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各种活动的现实场景,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但也有部分人认为,画名《清明》所指的正是汴京城东郊的清明坊,画中描绘的并非清明时节的景色,而是秋季景色或四季景色;甚至有人认为,画中描绘的并非北宋汴京的景色,而是宋代乡村的江边集镇。但这两种观点均未得到学界的认可。

殡葬车电话多少_殡葬车_殡葬车价格

有人把所谓“上河”解释为上面的河,如御河,其实就是上河的意思。整幅画描绘的是清明节人们上河的习俗。至于东京的位置,一般以图中的虹桥为准,虽然众说纷纭,但毫无疑问是在东京的东南方。

此长卷为淡墨设色绢本,高20.8厘米,宽528.7厘米,画中描绘了人物五百余人(一说八百余人,恐怕还要细数),牲畜近百头,树木近二百棵,实为中外绘画史上气势磅礴的杰作。打开卷轴,映入眼帘的是东京郊外的菜园风光,汴河上交通繁忙的景象,街市热闹的气氛。观者仿佛置身于汴京,四周车水马龙,过虹桥,入城楼。街市人口稠密,店铺、作坊、客栈、民居混杂相邻;骑马的、坐轿的、拉车的、挑担的人们纷纷而来。车、船、轿、载物的细节,牛、马、驴、骆驼的形态和动作,文人、农商、男女老少的服饰和举止,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地描绘在纸上。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用不断移动视点的手法,即“散点透视”来表现相关场景,从广阔的田野、河流、城墙,到船车的部分、摊位上的货物、城牌上的文字,都和谐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布局清晰,结构严谨。

作为一幅写实作品,此画所描绘的风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时代感强,细节逼真,人物的衣着、各行各业人员的不同活动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现实主义名作,画面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是后人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视觉资料。

在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大约同一时期,《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也在东京享受着令人羡慕的物质生活。孟元老人称幽兰居士,崇宁二年(1103年)迁都北京,靖康二年(1127年)南迁,亲眼目睹了东京二十余年的繁华。绍兴十七年,他避难江左,追忆往昔,写下了《东京梦华录》。

此书记载了北宋末年东京的时令节庆、时令物产和民俗风情。由于是作者亲身经历,记载尤为真实,堪称《清明上河图》的纪实性阐释。二者相得益彰,使后人能够生动具体地了解北宋末年东京的繁华奢靡和市民生活的细节。《东京梦华录》开创了用笔记记述风土人情、城中趣闻名物的崭新流派。反映南宋都城临安的类似作品还有《都城纪胜》、《梦良录》和《武林旧事》。

孟元老序言中叙述了昔日的繁华:“就在战车的车轮下,和平长存,人民欣欣向荣。长发的孩童只学跳舞,白发的老人对战争一无所知。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景点:灯夜月夜,雪季花季,人们爬山祈福,游池游园。放眼望去,青楼画阁林立,美宅珠帘。雕花马车竞相停在街上,宝马竞相驰骋在御道上。金玉夺目,绸缎飘香。柳巷花街传来新乐巧笑,茶馆酒肆调着笛弦。八荒齐聚,各国相连。天下珍宝皆在集市上交易,各地异国风味尽在不言中。”天下皆厨。道上百花齐放,春游无止境。笛鼓声震耳欲聋,几户人家夜宴。技艺高超,奢华爽口。”

他记录了皇城东南界神巷的金银帛交易:“屋宇雄伟,门面浩大,气势磅礴,每笔交易,均涉及千万元,令人震惊。”他记录了东京的旅馆:“必有厅堂庭院,有回廊遮荫,小亭排排,花竹垂窗,帘幕垂垂,令妓女歌笑,人人安然。”他记录了清明出游:“田野如市,常有香树下,或有园中,杯盘摆开,各人举杯相庆。京城歌舞之人,满园亭榭,黄昏而归。”他记录了晚春时节城中甜蜜梦幻的生活,说“牡丹、芍药、棣棠、桂花纷纷上市,卖花人用马头竹篮编排,歌声清奇动听。清帘静院,晨帘高楼,酒意犹存,美梦方始醒。”

把玩《清明上河图》,欣赏《京城锦绣梦》,就会明白徽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充裕,更会深刻体会到即将发生的靖康之变的历史苍凉。邓志成称赞孟元老“写出太平景象、时局繁华、世事败坏的原因,不言而喻,却使读者思索,不禁落泪,不愧是平文大师。”

张择端也看似只是描绘东京的繁华,让人误以为“当日翰林献画,繁华盛世值得诉说”。其实,画家在《清明上河图》中还画了乞丐在街上乞讨,士兵在衙门前懒洋洋地坐着,猪在街上乱跑。这里隐藏着画家对繁华时代的嘲讽。

无独有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写到南薰门,“此门与皇宫相对,凡丧葬车辆马车,不得出。百姓宰杀的猪,必须从此门入京。每夜,每数万只,只派数十人驱赶,不许任何人胡乱走动。”冷峻的叙事,将皇宫荒诞决策的讽刺意味展露无遗,充满黑色幽默。

殡葬车价格_殡葬车_殡葬车电话多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建议和提案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