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陵为何逐渐从西汉的“厚葬”变成东汉的“薄葬”?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延续四个世纪的统一强大的帝国。 “汉强盛唐”至今仍被中国人津津乐道。
然而,当我们研究汉代皇帝的陵园时,我们会发现东汉皇帝陵园的规模比西汉皇帝要小。 这种“小”在墓地封土的规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上图_茂陵(汉武帝陵)
首先担心的是皇家陵园被盗、被盗。
西汉时期,厚葬观念十分明显,皇家陵园“视死如生”。 据《晋书》记载:西汉皇帝即位一年后就开始修建陵园。 世界上1/3的税收都用于修建墓地。 皇家墓地占国家财富的比例非常惊人。 墓地建成后,整个墓地堆积如山,又称“山岭”,形状像水桶,又称“方顶”。 土丘下是地宫。 地宫是按照皇长体的结构建造的。 其随葬品极为丰富。
汉武帝茂陵是西汉皇陵的典型代表。 茂陵始建于公元前139年,竣工于公元前87年,历时53年建成。 茂陵封丘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米。 其底周长954米。 整个土丘显得庄严、雄伟,体现了汉王朝的威严和霸气。 考古学家在茂陵周围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坑,陪葬坑中藏有野生动物的骸骨。 据史料记载,刘彻死后葬于茂陵,地宫内随葬品太多,无法容纳。
上图_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
西汉皇帝想要将自己奢华的生活完好无损地带到另一个世界,但是盗墓贼的举动让西汉皇帝无法在地下安眠。 据《后汉书·光武帝年谱》记载:王莽政权灭亡后,农民起义军横扫西汉墓地。 陵墓内的宝物被洗劫一空,场面一片混乱。
农民起义军的举动让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感到惊讶。 为了防止一百年后自己的墓地被挖掘,汉光武帝想出了“薄葬”的主意。 公元50年,刘秀就陵寝问题对大臣们说:“独有陵寝,受其庇佑,岂不美哉?我们今日所得之地,不过二三公顷,无有陵园。”山陵,皮驰只是流水!” 正如刘秀所言,汉文帝巴墓是农民起义军发掘后幸存下来的。 这与巴墓的薄葬是分不开的。 或许正是汉文帝的“薄葬”观念以及巴陵在农民起义军的挖掘中幸存下来的事实刺激了刘秀,使刘秀在经历了一段时期后放弃了厚葬观念,实行了薄葬。一百年。 刘秀作为新中国的开国皇帝,树立了“疏葬”的典范。 刘秀以后的历代皇帝,无论治理水平高低,死后也都是稀葬的。
上图_巴陵(汉刘恒陵)
二是刘秀的“俭”思想。
西汉末年,掌握外戚权力的宦官作乱,皇帝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持续了两个世纪的西汉王朝突然崩溃了。 而光武帝刘秀白手起家,通过昆阳之战建立了天下,最终称帝统一了国家。 刘秀称帝后,汲取西汉灭亡的教训,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严防外戚干政。 在治国方略上,刘秀主张儒家思想,“勤俭治国”。 经济上,刘秀恢复了文景时期实行的“税三十一”的税制。 在陵墓的修建中,刘秀践行了“勤俭”——刘秀原来的陵墓无论是围墙面积还是整体规模都比西汉皇陵小得多。
刘秀之后,无论是励精图治的汉明帝、章帝、和帝,还是玩弄政治伎俩、任用宦官扰乱国家的汉桓帝、灵帝,东汉皇帝的个头都比西汉皇帝小。
上图_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前57年3月29日),字文叔
第三位大亨强行约见。
西汉皇帝压制权贵,权贵对皇权的约束较少,皇帝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修建陵墓。 汉光武帝刘秀凭借权力建立了东汉王朝。 受权力的限制,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所欲为,东汉的皇陵也无法建造像西汉的皇陵那样宏伟的陵墓。
东汉第四位皇帝却找不到西汉陵园建设的任何资料,这使得东汉皇家陵园的建设“不堪重负”。
王莽之后,长安被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皇宫沦为废墟。 与西汉法律法规有关的文献档案在火灾中被毁,记录西汉皇家陵墓的工程图纸等资料也没有保存下来。
总而言之,东汉皇帝找不到建造西汉陵墓的工程图纸。 再加上对墓葬被盗的恐惧、“俭朴”思想的束缚、暴政的束缚,东汉帝陵无法恢复西汉帝陵的宏伟。 东汉皇陵的整体规模比西汉皇陵小得多。
上图_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又名巨君
说完了东汉皇陵比西汉皇陵小很多的原因,我们来看看东汉皇陵的“小”是如何体现的?
第一墓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西汉皇陵一般有内、外陵两级,总面积240万至289万平方米。 东汉墓地为一级墓地。 根据考古学家发现的朱仓M722墓地(汉舜帝显陵)的规模,东汉墓地面积不到20万平方米。
第二密封变得更小。
西汉墓地围墙较大,整体围墙呈方形围墙。 其底座长度一般在135米至240米之间,高度在25米至46.5米之间。 东汉墓地围墙缩小,成为圆形围墙,直径一般在70米至140米左右,高10米至17米。 围墙规模相当于西汉诸侯王的围墙规模。 东汉皇帝崇尚节俭、疏葬,这在封地规模和陵园面积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三皇和皇后合葬在同一个洞里。
西汉的皇帝和皇后都埋在陵园里,而不是埋在地宫里。 东汉皇帝和皇后的陵墓都合葬在同一个地宫里。 这也符合东汉皇陵“薄葬”的传统。
上图_汉顺帝刘宝(公元115年—144年9月20日),东汉第八位皇帝,汉安帝长子
第四地宫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据西汉史料记载,西汉皇陵的地宫又大又深,各皇陵的地宫以“皇长体凑”的形式无缝连接。 西汉帝陵地宫上入口边长一般为138米,进深距地面约27米。 经考古发掘发掘的东汉舜帝陵,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5米,深5.7米。 地宫上入口面积还不到西汉皇陵上入口面积的1/26。
汉舜帝是东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 他即位后,将权力交给了宦官。 后来他的外戚掌权,国家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这位荒唐治国的皇帝本该为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陵墓。 然而,从汉舜帝陵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舜帝生前统治国家虽然十分荒唐,但他的陵墓并没有违背东汉“薄葬”的传统。王朝皇家陵园。 治国荒唐的汉舜帝,陵墓仍沿袭薄葬的传统。 毫无疑问,其他东汉皇帝的陵墓都遵循薄葬的传统。
东汉以来,皇帝陵园面积不断缩小,土地也随之萎缩。 这标志着皇帝丧葬的处理逐渐由“厚葬”转变为“薄葬”。 东汉帝陵的环封也对后来帝王陵墓的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