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殡葬新潮流,灵魂回归自然表达哀悼!济南雨涵生态示范园开园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报道 生态兴则文明兴。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步深入,“灵魂生态、落叶归根、回归自然、为子孙后代绿荫”的生态殡葬理念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花坛埋、树埋、草坪埋、墙埋等节约土地的生态埋葬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济南市大力推进节地型生态公益性埋(放)设施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3月31日上午,济南雨寒山生态示范园正式开园,成为济南市推进殡葬改革、推进生态殡葬的又一生动实践。
生态示范园占地8亩,以山水公园式理念设计。分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墙葬、塔葬等主题鲜明的区域。还有一座海葬纪念碑。示范花园的中心是一座蓝鸟雕像。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代有“青鸟抱玉信”的神话传说。相传“寒山有鸟,其君,青足,赤黄喙,素翼,赤额,名曰”。太后的使者。昔日汉武帝登此山时,发现一枚五寸玉信。当皇帝下山的时候,玉信突然变成了一只白色的鸟。飞走吧相传山上有王母娘娘的玉信,常有飞鸟守护。 “玉寒山麓绿树环抱,花木排列有序,西边的‘五寸亭’与青鸟雕像遥相呼应。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人对山水的看法。”对奥秘的探索和想象也给示范园增添了庄严和活泼的色彩。
工作人员介绍,玉寒山公墓是济南市最早修建的公墓,也是济南市最大的国有公墓。配置土地资源在核心区开展节地生态殡葬,目的是为了弘扬绿色生态理念,引导公民选择节地生态殡葬方式,成为风尚转变、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该生态示范园区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400万元。其中草坪埋葬区和树木埋葬区可安葬骨灰3500粒,墙埋区和塔式埋葬区可埋葬骨灰1700粒,循环花坛埋葬区可安葬年葬。骨灰约有200颗,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设计理念采用九州命名,实现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与节地埋葬形式的有机结合。
生态示范园的开放,不仅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也营造了缅怀先人、缅怀旧人的和谐环境。这是济南市推进殡葬改革、推进生态殡葬的生动实践。未来,更多的死者将以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式安葬在玉寒山脚下。
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指导各地合理选择深埋不留坟、墓地林树葬、卧碑葬、花坛葬、骨灰堂葬等节约土地的生态建设模式。墙葬根据村情、地貌而定。 “目前,全省已普遍出台生态殡葬奖励补贴政策,为死者家属提供1000元至6000元的补贴,积极推广海葬、树葬、花坛等现代文明生态殡葬方式五年来,全省参与生态殡葬人数约12万人次。 2.9万人被海葬。”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潘红春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