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石像鉴定指南
凡是去明孝陵的人都会走过这样的路。
一条比较笔直的长路,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和枫树交替出现。 树影下,有粗线条相对而立——这些都是石头做的狮子、大象、马、骆驼……
明孝陵
乍一看,它们都有一种安静的美感,但仔细观察,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大象是下垂的,而骆驼是直立的;大象是低垂的,而骆驼是直立的; 马虽然四肢粗壮,但外表却温顺乖巧。 所有动物中,只剩下几只雄狮,表现出几分冷静和威严。
明孝陵前的石骆驼
明孝陵前石像
这条通向皇陵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神道”,两侧站立的各种动物就是“石像”。
石雕造像是历代帝王陵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石像非常高大,人们从远处就能看到它们的存在。 就这样,它们也像陵墓的招牌一样,坐在这里数千年,在时空的流转中默默等待。
巩义皇陵石像,图片来源:张超贤
为什么这座石像被安置在皇陵里呢? 他们的存在讲述了哪些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石像。
01
沉默的守护者
石像的出现与神道有关。
自东汉以来,皇帝陵园就设置了神道。 这条宽敞的大道位于坟墓的正前方。 顺着这条路往上走就可以到达坟墓了。
虽然被称为“神道”,但最初这条道路是为灵魂而设计的。 汉族相信人死后会转化为灵魂,所以这座神道就是仿照宫前的大道而建的。 这样,皇帝死后,仍然可以沿着这条路走回陵墓。 这是“墓前开辟一条道路,并立石柱为标志,称为神道”。
上图为北京故宫现在的正武门,下图为明明陵神道。两者布局高度相似
由于是仿照宫前大臣的朝拜道而建,所以神殿两侧都少不了侍从和侍卫。 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想到在石头上雕刻各种“生”像来代替真人。 这就是“相生”这个名字的由来。
西汉至明清时期,石雕造像有两种类型:一是狮子、羊、虎、马等各种吉祥动物;二是石像。 第二,强人、公务员、武官等人物。
昭陵昭宇石狮子
乾陵朱雀门神道上的麒麟
乾陵朱雀门神道上的将军
两种形象的含义略有不同:一是仿瑞兽,负责镇守坟墓、辟邪,用来抵御鬼神世界的侵扰;一是仿瑞兽,负责镇守坟墓、辟邪,抵御鬼神世界的侵扰。 拟人者,是指迎接皇帝的侍从。 田氏家族的威严从生到死延续,象征着封建君主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
制作人物石像的人,又名翁仲。 相传秦始皇有一个大力士,名叫阮翁仲。 由于他勇猛异常,曾威慑匈奴,秦始皇为他塑像,置于咸阳宫外。 不料,匈奴人进入咸阳后,误以为是真的,不敢靠近。 因此,“翁仲”这个名字也被用来指代墓前的石人。
02
石像简史
第一个在神道两侧放置石像的皇帝是东汉光武帝。
东汉光武帝陵
巨大而雄伟的石像矗立在天地之间。 虽然有些无声无息,但却更显令人畏惧。 显然,皇帝对这个效果非常满意。 因此,自东汉以来,“神道石刻”就成为帝王陵墓设计中的固定形式。 它们不仅被历朝历代所继承,而且还可以破格用于功绩卓著的大臣墓地,以示奖励。
西汉霍去病墓内有石像装饰。 这也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古老的石像。
另外,石像虽然起源于汉代,但后来的皇帝不断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进行改变。 不同时代的石像都保留着其独特的精神面貌。 看样子,还是有一些乐趣的。
1)汉代
汉代是中国帝王陵墓建筑逐渐成型的时期,也是神道石刻礼制体系正式诞生的时期。
可能是石像刚刚诞生的缘故,这一时期皇陵所用的石雕极其简单,只有石象和石马两种形象。 不过,此时的石像形象虽然比较简单,但石雕的雕刻技法和造型却是后世的蓝本。 石象、石马的形象在后来的石雕造像中也多次出现。
霍去病墓前马践踏匈奴
与皇陵相比,仁辰墓前的石像形象要广泛得多。 不仅有虎、猪、羊、牛、独角兽等各种动物形象,还有壮士、侍卫、匈奴等人物石雕。
2)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的石刻造像沿袭了东汉的艺术形式。
三国时期,受社会动荡和薄葬风俗的影响,人们不再在墓前立石像。 北魏实现部分统一后,恢复了墓前神龛设置石刻的习俗。 因此,北魏时期制作的石像仍然严格沿用东汉时期的造型。 孝庄帝竟陵出土的石人,呈双手持剑的侍卫姿势,与东汉石人极为相似。
金陵石刻中的石像,来源:路过西安
随着时间进入南北朝,随着奢华的复兴,神道石雕的艺术风格逐渐发生变化:不仅石像的种类增多,而且石雕的艺术风格也从粗犷走向精致。 它们不仅华丽典雅,而且雕刻的石像也更加丰富。 灵气。
3)隋唐时期
自唐代乾陵以来,皇陵前的神道石刻已有统一的格式。 以后历朝历代都以乾陵为标准,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了数量。
唐睿宗李丹桥陵——朱雀门神道朱雀
乾陵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 武则天曾规定神道石雕的具体数量:从南到北应有石柱一对、石飞马一对、石鸵鸟一对、石马五对、手两对。 现存持剑石人十对,石碑一对,少数民族领袖石像六十一尊。 同时,两侧石像的大小和形状需要相似。
乾陵神道上双手持剑的石人
乾陵六十一尊少数民族领袖石像
乾陵石刻是初唐至盛唐时期的石刻。 因此,这里的石像数量特别多,雕刻技艺展现出唐代特有的气度和风格。 只有在乾陵,石像不仅有守护、威严的职责,还象征着八方贡品、天下太平。
4)两宋
宋皇陵是仿照宋太宗永熙陵建造的。 宋太祖在乾陵的基础上,减少了石像数量,只留下石柱一对、石马御马一对、石虎两对、石羊一只。 两对,一对天禄,一对大象和驯象师,一对吉祥鸟。
巩义永熙陵石像
与前代不同的是,宋代的石像以吉祥寓意的动物为主,而双手持剑的石人、石碑等内容被去掉,这也是宋代重视文学的体现。超过武术。 此后修建的宋昭陵在类型、组合、数量上均仿永熙陵,增设武官、文官、武士等石像。
5)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 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后,石像的设置变得更加个人化。
明孝陵的石像抛弃了宋代之前所青睐的石羊、石虎,取而代之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和神兽。 目的是加强保护陵墓的假想守卫力量; 从艺术风格上来说,明孝陵陵墓中的獬豸和石狮子都是以唐代皇陵为蓝本的,但麒麟却是南朝风格的设计,雕刻手法融合了许多朝代的风格,比如:如汉朝、南朝、唐朝。
明孝陵
一般来说,明帝陵墓中的神道石雕分为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文臣、武将八类。 清朝后期也沿用了这个公式,只是数量上略有变化。
清孝陵前的石狮
清孝陵前的石骆驼
03
应该去哪里看石像呢?
当石像最初被创造出来时,它们的实用性多于美观。 因此,石雕雕像不像其他石雕那样具有精致复杂的美感。 但也正因如此,石像代表着另一种美——浩瀚天地里时间沉淀的神秘与孤独,时空变迁塑造的简洁与质朴。
就像这样,看石像就离不开环境。 你必须去现场。
01/南朝墓葬石刻
南朝墓刻是南朝帝王陵前的神道石刻,又称六朝石刻。 均位于江苏省:南京21家、句容1家、丹阳11家。
六朝石雕中标志性的石狮
六朝石刻中的萧敬墓石刻
六朝石刻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其中较著名的有宋武帝刘玉初宁陵石刻、齐宣帝永安陵石刻、齐武帝靖安陵石刻、兴安陵齐明孝鸾石刻,修安陵齐景帝、梁萧道生石刻。 萧顺之墓上有石刻六块。
02/ 巩义宋墓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杜甫路与新华路交叉口东南约200米(永昭陵)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宋陵是埋葬北宋皇帝及其随葬家属的陵墓。 有陵墓300多座,石刻700多件。 宋陵除皇帝陵墓外,还包括寇准、包拯等大臣的陵墓,开创了皇陵设置的先河。
宋代神道上的石象保存得比较完好,可以充分看到宋代石雕风格的变化:早期造型简单,雕刻技法粗犷;后来,石象雕刻工艺粗犷,造型古朴。 中期转向现实主义和写实描绘; 后期则走向生动活泼的描绘。 人物和动物的细节更加丰富。
03/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上下水庄黄梅山南宋石刻公园
门票:45元
开放时间:08:30-16:30
宁波东钱湖保存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美的南宋墓道石刻。
墓道位置依山傍水。 两侧按照皇家礼制,自下而上分别有神道坊、石笋、石鼓、石羊(石虎)、石马、武将、文人人物相对而立。 石雕比例适中,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富有表现力。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4/ 明皇帝陵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县道057号
门票:年票50元/人。 向国内外70岁以上老年人、国家残疾人、现役军人、在景区进行采访报道的新闻媒体记者、在景区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创作人员开放。 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入场。 身高1.2米至1.4米的儿童可享受半价优惠。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兄弟、嫂子建造的。
初建时,陵墓占地约2万亩,有皇城、砖城、土城三路,宫殿房屋、陵墓、石雕等千余间。明末以后,由于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殿、宫殿被废弃为废墟,现仅存陵墓和石刻。
05/ 明孝陵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宣武区石祥路
门票:
夏季(7.3-7.28)明孝陵家庭门票(一大一小):门市价105元,网上价86元
明孝陵成人票:门市价70元,网上价60元
明孝陵半价票(学生票、儿童票)夏季(7.3-7.28):门市价35元,网上价35元
中山风景区套票(包含:明孝陵+灵谷寺+音乐站):门市价115元,网上价85元
营业时间:
明孝岭风景区:2月至11月6:30-18:30,12月至1月7:00-17:30
明孝陵博物馆:9:00-17:00(16:00停止入场),节假日闭馆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明孝陵作为中国第一座明清皇家陵墓,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它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来20多座皇陵的形制。 它在中国皇家陵墓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因其地位,有“明清第一皇家陵墓”的美誉。
明孝陵神道部分由东向西北延伸,两侧排列有狮子、鬣狗、骆驼、大象、独角兽、马等。 石兽各有2对,共12对24件。 各种石兽跪立、立于两侧,向沿路侍从致意,线条流畅,庄严古朴。
06/ 乾陵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干县
门票:实行一票制,旺季(3月-11月)122元/票; 淡季(12月-次年2月)98元/票
开放时间:3月至11月旺季:开放时间8:00-18:00; 12月至次年2月淡季:开放时间8:30-17:30,节假日照常上班。
乾陵规模宏大,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主陵。 也是唐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 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神道上有数百尊石像。 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布在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的两组石像。 陵前石像排列整齐、恭敬,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像是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官员和周边国家的王公使节。 他们参加了唐高宗下葬时的葬礼。 为了显示唐朝的强大,武则天在陵墓前竖立了他们的雕像,显得格外壮观。
石雕作为石雕艺术的一种,记录了历代审美的演变,也铭刻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
几千年过去了,那些过去已经成为过去,那些记忆已经成为历史,只有这些石像还活着,依然静静地矗立在这里。
参考:
1.吴东升,《论明代孝陵神道石象的艺术风格》
2.张云鹤,《乾陵石刻保护现状及保护规划思考》
️
互动话题
#还有哪些陵墓石像值得一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