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廷只因为洪承畴“勤奋有功”,只授予他“芝麻绿豆”的称号呢?

2024-10-16 -

洪承畴投降满清后,皇太极非常重视他。他告诉手下不服气的贵族将领,要夺取中原,就离不开洪承畴这样的“领袖”。

洪承畴墓碑_洪承畴之墓_洪承畴墓

洪承畴之墓_洪承畴墓碑_洪承畴墓

顺治二年,清河南亲王笃铎率军攻克南京。福王被俘,南明弘光政权被推翻。此后,常州、苏州、太仓、嘉兴等地相继被攻克。摄政王多尔衮对胜利感到眼花缭乱。他悍然颁布“剃头令”,严令所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立即引起了江南汉族的强烈反抗。河。史称“南中义师,风雨起”。朵朵其实已经没有资格了。洪承畴的统帅之职虽然名为“征召”,但实际上是代表多铎负责总体军事事务,以镇压和报复并重的方式指挥大局。

洪承畴利用自己的旧关系,招揽了许多意志不坚定的明朝旧官员,也镇压和屠杀了许多江南反清叛乱分子。比如,他先后杀了左迁都御史金胜、大学士黄道周、明朝布政大臣朱弋时等。 、瑞安王朱宜方、金华王朱友禅、高安王朱长启、瑞昌王朱以贵,其手段令人发指。

江南逐渐平定后,洪承畴主持进攻福建隆武政权(隆武帝就是《鹿鼎记》中“拥唐”的唐王)。

后来,张献忠的旧部下李定国、孙可望回归南明永历政权(永历皇帝就是《鹿鼎记》中“拥桂”的桂王),并起兵反清。王朝掀起了新的热潮。永历六年(1652年,即顺治九年),李定国大军进入广西,攻克桂林,乘胜北进,连攻克永州、衡阳。 “二王惨败,天下震动。” (定南金刚有德、满族尼堪亲王分别在与李定国的战斗中阵亡)。此时,他们已经被托付了王位。洪承畴调回京,任翰林院洪文院学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协助行政事务,兼任行政长官出自《清太宗实录》。又被任命为“太保、太子太师。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掌管军务,兼管粮饷”。朝廷还规定“官兵不得拘束,户部不得迟缓”。临行前,顺治皇帝亲自设宴送别。给他一辆宝马,一把剑,就好像他是将军一样。

洪承畴墓碑_洪承畴墓_洪承畴之墓

洪承畴制定了周密的战略部署。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平西王吴三桂、新郡王多尼等人的配合下消灭了南明永历政权。孙可望穷困请降,李定国怒病而死。

洪承畴之墓_洪承畴墓_洪承畴墓碑

另一位清将崇明将军梁华丰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率部在江宁(今南京)大败郑成功军。直接被授予清朝校尉称号,后来又被授予三等男的称号——江宁大捷确实对清廷来说非常重要,但与洪承畴平定江南、治理五国相比各省,毕竟只是一场战斗。而且,江宁之战的胜利,还与满清两军从湖广东进进攻郑成功军有关。江宁之战其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顺治时期通过吴进士才起家的将军称号,与洪承畴相形见绌。

洪承畴为何能得到如此丰厚的功绩呢?

有人认为,洪承畴因功绩显赫、职位高、分量重,遭到满族贵族和部分汉族大臣的嫉妒,受到冷落。这当然有一定道理。答应赏赐洪承畴的是顺治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洪承畴乞休。虽然这一年的年号是顺治,但是顺治皇帝在这一年正月就去世了,而统治者是清朝的四辅臣眼中,军功是一个很狭窄的范围。比如努尔哈赤时期担任清朝谋士首领的范文程,只获得一等精骑尼哈班。洪承畴后来怎么会有这样的称号呢?就烧高香。

著名历史学家李光焘在《洪承畴明朝始末》中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在危机时刻,清朝不得不启用才华横溢、邪恶无比的洪承畴。到了成功的时候,邪恶至极的洪承畴已经毫无用处了。表彰明朝忠臣成为当务之急,而洪承畴却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这就是清人废黜他的意图。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当时的情况,还远未有一日成功。白文轩、黄武等人的颁奖已经不远了,台湾郑氏家族等各种反清势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清朝还是需要重赏奸臣作为例子。

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清廷想要抹去洪承畴的“功劳”,为自己的军事实力扫清障碍。

满清军队素来自诩“人如虎,马如龙”,“战必胜,攻必胜”。然而,洪承畴的所谓“贡献”,都是在满清军队遭遇大挫之际,临危不惧所做出的。赞扬洪承畴就等于贬低包括嘟嘟、博罗、尼堪、孔有德等在内的各类“业主”,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例如,《顺治十五周年》中就阐述了洪承畴管理五省的具体职责:

所有的晋升机会都要和经理洪承畴商量。

这个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一切军事事务都必须按照洪承畴的指挥进行,但是在洪承畴墓碑上的铭文中,情况却变成了

宣结儿管理五省,跟随满族士兵,进军云贵,招募军民土司,供给士兵粮食和俸禄,可以供给军需,依附边疆。

洪承畴只是“随行满洲兵”,似乎主要负责后勤保障。

再举个例子,最早劝郑芝龙投降的策略就是洪承畴的方案,也就是洪承畴提出的所谓方案。

若全域扩大,许太子,则弃暗投明,福中不必废一兵。

当时清朝亲王称赞道:

议论极高,算计成功,为启蒙清朝第一功绩。

但这一计划成功后,清朝却在各种报告和圣旨中多次表示,基于陛下长远而英明的战略布局和博罗将军南征的智慧和勇气——郑芝龙向洪承畴许诺:授广东、广西、福建王。在皇帝的诱导下,他不顾反对,决定带着除郑成功外的儿子们北上投降清朝。波洛破坏了约定,绑架了郑芝龙父子北上——根本没有提及洪承畴的计划。

洪承畴墓_洪承畴墓碑_洪承畴之墓

(所谓的洪承畴故居,其实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对清朝的第一贡献”)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可能是洪承畴太强大了,是崇祯王朝的叛徒,而清朝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是从土匪手中获得了天下,为崇祯报了仇。因此,即使吴三桂与洪承畴相比,前者也更像是为秦廷哭泣的沈包旭。你不妨吹一下(虽然可能没有多少人相信)。后者就像一个夜壶。只能使用,不能放在桌子上。

无论是“功高赏少”,还是“狡兔死,被走狗煮”,洪承畴都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后人,汉奸的后果大多是白白当小人。除了人格败坏,耗尽心血之外,就连他们的师父也不一样了。如何欣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