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在手,读懂中国几千年

2024-05-11 -

《中华万年——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冯石等。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正好一百年前,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提出了“古史是层层创造”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时代越晚,传说的远古历史时期就越长”。 据认为,周朝人们心目中最古老的人类君王是禹。 孔子之时,有尧、舜。 战国时期有黄帝、神农氏。 秦朝有三皇出世,汉朝以后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据此,我们得出结论:“古代历史是层层形成的,发生的顺序和安排体系与时代恰恰相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说中的中心人物变得越来越大。

古今论钱_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_钱玄同纪录片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在中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顾颉刚根据《商宋·长发》、《吕宋·真公》中关于“禹”的记载,推论出商人中的禹是下凡的神,周人中的禹是已经被视为最古老的神。 人族之王,而“禹”原本是出自夏鼎。 事实上,它很可能只是九鼎上铸造的动物。 没有证据表明他是夏的祖先。 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自然成了一个大问题。 很快,一批历史学家明确声称夏朝根本不存在,完全是周人捏造的。 胡适甚至宣称:“没有东周以上的古代历史”。 他宣称:“我对古代历史的看法大概是:现在让我们把古代历史缩短两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开始”。 按照胡适的这句话来说,不仅是夏朝,商朝甚至西周都必须从中国历史的叙事中删除。

然而,如果没有之前的历史演变,东周的历史从何而来呢? 当时王国维等学者对甲骨文的解读,已经证明司马迁《史记》中所描述的商朝历史并不是虚构的。 1928年至1937年,考古队带领下对安阳殷墟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古代历史是层层创造”的理论。 虽然它帮助人们打破了对古文献记载的过度迷信,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来否认商朝。 周代以前的历史真实客观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无非是世代交替。每一代人都使用上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物质、资金和生产力;因此,每一代人都在彻底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一方面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和传承,以及工人和管理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构成了最基本的历史联系,决定了人类的存在。一定是历史上的存在,无论是西周还是商朝,文明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然不可能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更不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古代历史是层层形成”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就完全交给了考古学。 胡适曾说过:“将来,当金石学、考古学发展起来,走上科学轨道时,我们就会利用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史料,慢慢地延伸东周以前的古代历史。”

钱玄同纪录片_古今论钱_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百年来,中国考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确实为重建中国古代历史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 考古面临的只是一些仅存的前代遗址和遗物。 这些遗址和遗迹大部分都是偶然发现的。 然而,考古学作为一门非常严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科学,需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研究来认识生活。 对大量物资、住宅、礼器、城市建筑以及用于交流的各种符号等残缺物品进行修复,克服偶然的不利因素,力求在其中寻找一些必然的元素,从而再现真实的远古历史。 ,其难度肯定不亚于单纯分析古代文献记载。 但两者并不截然对立; 事实上,它们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文明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显着标志。 《易经》《变卦》说:“刚柔相交,是天文;文明的终结,是人文。观天文,以观时世之变;观人文,以改造世界。” 人们可以“观天文”、“观时变”,就是观察、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矛盾运动,掌握其变化规律; “观察人文改造世界”就是了解人类社会如何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 深入观察研究,选择正确道路,让文明由世界创造,让文明成果由世界共享。 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所说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将人类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

《易经》六十四卦,本来就是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一步一步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 起初,人们过着愚昧无知、以渔猎为生的生活。 随着农作物更加繁盛,他们开始夺取土地,使用铠甲和士兵,建立纪律,建立城墙。 然后争论上下级,决定民意,进而平级,扩大宗族,甚至出现封建、神学、肉刑、公田等制度。 后来,这些制度逐渐被废除。 这一切等等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活动。 正如现代学者章太炎在《纪论·异论》中所言:“六十四卦虽难解,重要的是记人事之变,不越绳,不忘过去,故得失可知。”将这些记载与大量的考古新发现进行对比和印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文明创建的历史进程。华夏大地的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是有真实历史依据的,用“层”说完全否定这段历史未免太过轻率。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_钱玄同纪录片_古今论钱

事实也证明,后人基于新的历史发展的新经验对古代历史的新认识,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离以往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远。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中说:“人体解剖学是解剖猴子的钥匙。另一方面,高等动物在低等动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只有在认识了高等动物本身之后才能理解。” ” 理解。 “如果人们能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果能够对现代文明的主要特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就完全有可能对现代文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评价。人们在以前的历史过程中更具有积极的生命活动的创造价值。

《华夏万年》这本书,通过对华夏大地上的诸多考古成果的深入分析,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商周之前几千年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就是几乎一万年前。 地球上各族先民如何以人类意识共同创造了中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山林农牧文明等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农牧文明,为中华文明在新时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阶段。

(作者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蒋宜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