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沙河广阳山

2024-10-24 -

宋璟碑释文_宋璟碑原碑看得到吗_宋璟墓碑

到了沙河,不逛广阳山,就不算到过广阳山;到广阳山,不逛七泉寺,就不算到广阳山。广阳山是佛教、道教名山。当地有句俗话:“前有水渡,后有温泉,左罗汉洞,右罗汉洞,七泉寺”。

《吉府通志》记载:“县西七十里广阳山,山高耸,峰峦叠嶂(《康熙志》)。其上有一泉,名其泉,泉右有泉。七泉寺(《清代易通志》)山绵延数里,其上有罗汉、老君、千佛三洞;山阴有石脑村,又名勤王村;其下《胜沟湾》曰:“据此山,为崇龙,绵延数百里。罗汉老君千佛三窟和漆泉都在上面。”

广阳山主峰海拔718米。山势巍峨,云雾缭绕,景色独特。古人云:“云封洞口,雾气锁玄门,草木迎春,樵夫歌舞,使游人心旷神怡,忘却一切荣辱。这叫圣地。”圣地指的是广阳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沙河广阳山首次发现了华北第四纪冰川泥流的痕迹。他在日记中写道:“1924年,我在太行山沙河发现了一些带有划痕的砾石,我说这可能是华北第四纪冰川泥流的痕迹。”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广阳山时留下了许多赞美广阳山的诗篇。明代石玉录写的《登广阳山》:

可怜的悬崖上千棵树顶上的风烟怎么能吹到风烟里去呢?

红梯隐云,玉乳悬飞泉。

三晋峰的影子在剑外摇动,两丈的影子落在雕像面前;

当你疯了的时候不要谈论它。古洞旁长着瑶草。

宋璟墓碑_宋璟碑原碑看得到吗_宋璟碑释文

沙河县令萧盘曾到此游览,并赋诗赞之:

秋初,空墙空,水声山色悠然。

怎能舍人事,赤脚骑牛至洞口?

两首诗中提到的“古洞”和“洞口”,指的是广阳山的老君洞。民国《沙河县志》称:老君洞位于广阳山,罗汉洞西侧。洞前有石牛一头。相传老聃曾在此驻扎,老聃俗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丹,生于春秋时期。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请教古代礼制。当时,老子在京师洛阳担任藏品馆长。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晚年骑青牛西行,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后人评价他是中国哲学之父,与古希腊哲学形成两大哲学思想体系。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它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老子后来被神化了。在《神仙传》中,老子被尊为神仙。在古典文学中,老子被描绘成玉皇大帝身边炼丹的至尊主。据有关学者考证,广阳山可能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他所指的具体地点就是老君洞。

广阳山上不仅有与老子有关的老君洞、老君台,还有与佛教有关的罗汉洞、千佛洞。广阳山千佛洞可以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大清一统》记载,千佛洞位于老君洞西面的广阳山。过去,人们雕刻了数千尊佛像。 “相传石勒为兴石所建”。由此看来,广阳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而且还是一座佛教道观。元代,广阳山上建有广阳庵一座,明代重修扩建为三座教堂。儒、释、道三教齐聚,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广阳山西侧有七泉寺,始建于唐初。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后,为了永久镇压鬼魅,拯救世间亡灵,命尉迟敬德在唐军作战之地建庙。祈求世界和平。七泉寺是尉迟敬德督造的一座寺庙,为的是超度亡灵,祈求平安。明万历二年《重修沙河县七泉寺记》记载:“县城西约八十里,有古七泉寺一座,始建年代不详。是唐代尉迟敬德监修的,为此,你现在已经一千多岁了。”更具体的说,七泉寺内有一块唐代碑刻。 《沙河县志》记载的采访书记载:“唐代,广阳山七泉寺碑,为贞观五年(631年)奉旨所建,碑文为石氏所书。沙市府御史元一和曾任梁宫的北翰林学士王少康,后来发现了这块唐碑,学者们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何寺是慧觉禅师,从新罗来到唐朝求法的高僧,入唐后在兴州开元寺登记为僧,后又到东都洛阳修行。跟随神会大师学习悟道法门,成为菏泽神会大师的弟子,菏泽开元寺成为菏泽神会的传法之地。

七泉寺位于沙河市柳石岗乡寺村东北约两里处。四周群山环抱,紧接着七泉岭,绿树成荫,泉水潺潺。由于来这里的人很少,所以千百年来古老的环境依然存在,没有受到破坏。从树种上看,有松、柏、榆、楸树、石榴树等十余种。

宋璟碑原碑看得到吗_宋璟墓碑_宋璟碑释文

七泉寺旧址前有三层露台。每个露台上都有一些建筑基础。在第一个露台上,可以看到20多间房屋的废墟。走进这一带,庭院里有很多建筑结构和石头,如台基石、柱基石、大绳纹砖、瓦等,还有碑头、经楼。当地老乡说,这里分东过院和西过院。另有中院,中间有正殿。现大殿正中供奉着当地人供奉的佛像。

佛像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碑。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年(1592年)。石碑上写着:县城西约八十里,有七泉寺。详细创建时间无法确定。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旧记为唐代重修,尉迟敬德监修。后来它被废弃了。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净远和尚发愿大修。建有大殿五座,天王殿三座。

从一层平台上去,可以看到一个大广场。地上已经没有任何痕迹了。悬崖上只能看到一层两米厚的砖瓦。西侧有石碑座和墓碑。从雕刻工艺来看,为唐代遗物。同时,西侧还有一些石砌建筑的地基。悬崖上发现了一尺多见方的石碑材料。石头上有行文。文字清晰,字体遒劲有力,气气流畅。其书法水平较高,具有唐代风格,应为唐碑残片。

此外,寺内还有宋、元、明、清历代文物。石构件雕刻十分精美,雕刻工艺精湛,构图合理。可以说是顶级的石雕。

七泉寺周围泉水众多,其中七泉仍如当年。为什么叫奇泉呢?有人说是因为泉井中有七股泉水而得名,也有人说泉水黑亮如漆。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到过七泉寺。其中有明代沙河知县方浩来寺时所题的碑文。碑文曰:“候僧官庆吉将石上石:侯千观、(侯)子堂、王英、石强、吴越、刘复、(刘)羽、正德丁丑(1517年)、开化沙河县令方浩有事前来。”一首歌:

饮七七泉,上七泉岭,

累了就当公仆,僧人在危险的地方支援我。

寒气转喜转悲,日出酒醒,

柏树根香,塔顶影影绰绰。

上可触九层,下可望万顷。

没有人来访,没有人来到这个山顶。

方浩(1482—1530),《明史》有传。据说,他四岁就能写对联,被誉为神童。也有说,方浩高中时曾是状元,但因为相貌丑陋,皇帝不喜欢他,所以最终没有成为状元。方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擅长书法,其书法清瘦苍劲,风格清新淡雅,颇有唐韵。他重视文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作,有《老农》、《宝物回忆》、《昆山集》、《养育记》、《看树窗手稿》、《洞庭烟雨》、 《荣熙书店集》、《行礼集》等10余种。其中《缠陵集》、《端碑集》于清代乾隆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

方浩还是个孝子。方浩的家乡还有一个传说。方浩任福建刑部副使时,曾挑选数百棵杉树为母亲制作寿棺。他聘请了最优秀的木雕专家,花了三年时间精雕细琢。民国初年,因“用地挖坟”,棺材如新,完好无损,可见方浩当时对母亲十分孝顺。

正德十一年(1516年),方浩出任顺德府沙河县知县。十三年(1518年)八月,升任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他担任沙河县县令时,曾到农村考察,所到之处都受到好评。他重视民生,为文化保护不懈努力。尤其是对唐代著名宰相宋璟在任时的墓碑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七泉寺除了与方浩相关的文物外,还藏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如明代御史刘良清的《路过七泉寺》、陶维二学的《与陶维二学游七泉寺》等。石玉录《博》、张石《游栖泉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济南三才子之一沉含光的《栖泉寺》等。

宋璟碑释文_宋璟碑原碑看得到吗_宋璟墓碑

宋璟碑原碑看得到吗_宋璟碑释文_宋璟墓碑

宋璟碑原碑看得到吗_宋璟墓碑_宋璟碑释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