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

2024-04-14 -

彭永武,重庆市云阳县红石乡人。 原名彭庆邦,是小说《红岩》中姜竹君的恋人彭松涛。 1931年,彭永武考入云阳中学。 初中毕业后,为了生计,他报考了武汉的一所技工学校,并被录取。 上学当天,彭永武乘坐的船抵达武汉,但没有靠岸。 一名国民党军官出来宣布:“你们不是来武汉读书的学生,而是去江西打共匪的强者!谁想逃走,就按军法处罚!” 一群年轻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强烈不满,又对共产党有一定了解的彭永武更是愤怒不已。 当晚夜深人静时,他约了两个勇敢的年轻人,在船夫的帮助下,跳入江中逃亡……

1937年9月,彭永武考入四川省立荔湾县师范专科学校。 上学第一学期,他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年10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万县师范党支部书记。 1939年夏,中共万县中心县委派彭永武到重庆红岩村学习一个月,接受周恩来的教育。 彭永武返校后,国民党知道了他的情况,万县中心县委通知彭永武撤离。 1940年秋,彭永武任中共云阳县委书记。 1941年秋,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调彭永武担任中共重庆市委主要领导职务。 1943年,党组织派蒋竹军协助彭永武工作。 两年后,经党组织批准,两人结婚并生下儿子彭云。 1947年,负责编辑《前进报》。 同年秋,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辖湖北恩施、贵州遵义及整个川东地区。 相当于一个省委员会。 彭永武担任临时委员会成员。

解放战争时期,四川是国民党重要的粮食和兵源地。 当国民党大规模入侵解放区时,川东临时委员会在川下东部发动武装起义,开辟敌后第二战场,控制三峡口,阻止其输送川军和粮食资源走出三峡,有力地配合了民族解放战争。

1947年秋,彭永武向中共川东省委提出申请。 他和姜竹云等人从重庆赶往川东。 他们在鹿塘坪、弄巴、郧阳组建了川东游击纵队,赵伟被中共上海局遣送回国。 彭永武任政治委员,赵伟任司令员。 随后,彭永武、蒋竹君等人前往奉节,组建奉大巫支队。 彭永武兼任支队政委,袍哥队长陈太后任支队司令员。 冯大坞支队与敌人进行了1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在蒋介石视为忧患的西南防线地区点燃了革命火种,吓坏了国民政府。 蒋介石紧急调集大量正规军对冯大坞支队进行“围剿”。 迫于形势,彭永武率部前往巫溪县红池坝,利用当地地势险要、老林无边,开辟了革命新区。

1948年1月16日,冯大武支队一队100余人步行至无锡边境鞍子山黑沟塘时,遭到胡宗以南的柴祥云团伏击。 彭永武不幸去世。 敌人砍下彭永武的头颅,游街示众,挂在竹园平小学操场旁的杨树上。 罗广斌、杨一言所著的《红岩》一书中,描述彭永武的头像挂在奉节城的一斗门上,这是一种文学手法。 彭永武的头颅后来被当地农民摘下,埋在竹园坪的塔下。 留下的尸体被黑狗塘山的人们匆匆用石头和泥土掩埋。

“烈士称号”争议骤起

全国解放后,幸存下来的原川东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陈汉树于1950年10月回到奉节,担任奉节县城关区指导员。 他与彭永武是生死挚友。 当他得知彭永武的头颅和尸体仍分两部分埋在深山野林中,而孙元良从云阳抓来的十八名武士在奉节县一口井里被集体枪杀,尸体被匆匆下葬后,他伤心欲绝,决定向当时的奉节县委请示,重新安葬彭永武和18位烈士。

但由于国民党过去对川东游击纵队极度仇恨,动用一切宣传机器散布谣言,污蔑这支队伍为“土匪”。 从而,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败坏了一些地区人民的印象。 尚未澄清; 而由于解放初期忙于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工作,当地政府不仅对川东游击队的性质和成绩没有得出结论,有些人还认为这是“流氓”。 “组成复杂”的“队伍”,将一些游击队与“土匪”、“恶霸”相提并论,随后又出现了“减租退贷”、“清匪反霸”、“三反”运动。在“宗派”、“左派变态”的引导下,原川东游击纵队指战员受到极不公平的对待:被贴上“土匪”、“恶霸”、“反坏分子”等标签。 100余人被判处死刑,其中死刑40余人,开除党籍142人,开除公职460人,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更令人痛心的是,原冯大武支队司令员陈太后在1951年“清匪叛乱”中被诬陷为“土匪”、“反革命”,不准上诉,并被判处死刑。 陈太后习惯使用两把枪,枪法极为精准。 他是小说《红岩》中持两把枪的老太婆的原型人物之一。 有关部门和人员知道他的势力有多大,就先把他的枪拔掉,然后让人把他上下摁住,然后押解回家乡处决。 公开公布的罪名有“土匪”、“欺凌”等。 曾任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后兼任该纵队政委的赵伟,在“反右运动”中也被打成“大右派”,并受到劳改监管。

彭咏梧墓_参观彭咏梧烈士纪念馆_彭咏梧纪念馆

在上述政治氛围下,陈汉书要求重新安葬彭永武,恢复其烈士称号的结果可想而知。 当时的奉节县委明确表示:“彭永武是否烈士需要调查。” 重新安葬彭永武的事情就更不明朗了。

后来,陈汉书调任奉节师范学校校长。 他不为所动,继续以对川东游击纵队和彭永武的深厚情谊和责任感进行呼吁。 1965年,陈汉树等人找到奉节县竹园区委书记陈竹南,请他出庭作证。 陈祝南是川东游击纵队队员,亲眼目睹了彭永武的牺牲。 县民政局派人会同陈竹南、时任竹园区区长申凯等人前往100公里外的黑沟条,将彭永武的头盖骨打捞回县城。 但县委的答复仍然是:“必须调查确定是否为烈士”。 他们不同意安葬。 无奈,彭永武的头骨和尸骨只得暂时安置在县委收发室邮递员陈锐志的床下。 随后,陈汉树等人将彭永武的头骨和尸骨转移到奉节县城后面一处名叫卧龙岗的随意墓地,并用几块石头匆匆掩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之而来的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 红卫兵作为“文革”时期的特殊产物,在对付彭永武方面做了一件好事。 奉节县红卫兵与时任县委书记和几名县委常委上阵,迫使一批县党员批准数万元修建彭永武墓经费; 他们立即行动,修复了奉节城市广场北侧的坟墓。 在一座高大雄伟的混凝土坟墓里,彭永武的头骨和尸骨被从卧龙岗运来,重新安葬在这里。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一次,江青在讲话中说:川东地下党大多是“汉奸”、“特工”,“没有好人”。 很快,陈汉书就被批斗,游街示众,关进牛棚五六年,刑罚十几年。 他家里的孩子也受到牵连。 与此同时,彭永武的墓地也遭遇了厄运。 一些农民在坟墓旁放置粪桶,堆放泥土和杂物。 更有什者,有单位想侵占彭永武墓地建房。

1977年,奉节县政府准备迁移彭永武烈士墓。 此时已经退休的陈汉书认为这样做不妥,就到县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县政府还是老样子:“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彭永武是烈士?把材料拿出来。” 事后,陈汉书认为,长期保存彭永武墓的关键是真正恢复彭永武烈士的称号; 授予烈士称号的关键是要有有力的证据。

不远万里寻找内幕

1979年,在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陈汉书和妻子曹慧碧自费去外地为彭永武取证。 他们先到了重庆,但几十年后,他们却找不到要找的人。 彭永武的第一任妻子谭正伦也去世了。 无意中,陈汉书得知彭永武和谭正伦的儿子彭秉忠就读于四川大学,立即赶往成都。

彭秉忠当时是四川大学某系党支部书记。 听完陈汉书的介绍,他十分感动,立即拿出1950年毛泽东颁发给彭永武、蒋竹君的烈士证书。陈汉书仿佛捡到宝一样,命彭秉忠给他一份写烈士证书并写书面材料。 紧接着,陈汉书急得像火花一样赶回了奉节城。 当他带着毛泽东亲笔签名的烈士证书兴奋地找到奉节县委时,得到的答复是:“我们还需要书面材料。” 事情又一拖再拖。

就在陈汉书皱眉的时候,身为川东地下党员、解放后担任万县日报副总编辑、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杜志祥拎着书包来找他。背上说要收集材料。 创建。 陈汉书大喜,两人约定共同收集彭永武的信息。 他们向时任奉节县委书记张慧英、副书记钟健汇报。 两位书记不仅表示支持,还报销了陈汉书前往重庆、成都取证的全部费用。 钟健还指示,再拿出400元公款,作为陈汉书、杜志祥对外转移资金,县委出具了介绍信。 1980年,陈汉舒和杜志祥开始了海外转学之旅,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在重庆,他们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随后,他们赶赴成都,在四川省委组织部交换了介绍信,然后从成都乘火车前往北京。 在北京找到谭友民。 谭友民,四川云阳人。 1935年,与赵伟等人在云阳组织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后,谭友民转战山西,加入了党领导的山西敢死队。 抗美援朝期间,谭友民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政治委员。 回国后,任《解放军报》总编辑、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 谭友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 当时政策还没有落实,夫妻俩住在一套房子里。 陈汉书和杜志祥随后去找彭云。 不幸的是,彭云去了美国。 他们由彭云的情人带往文化部副部长钟秋园。 钟秋园的恋人何丽怡与姜竹云感情深厚,感情很好。 后来,他们找到了与彭永武有过接触的南方局青委原书记荣高堂……

两人在北京奔走一个多月,采访了50余人,了解了很多蒋竹军、彭永武的英雄事迹。

随后,陈汉书和杜志祥乘火车赶到上海,在上海水产局找到了何文奎。 1941年彭永武到达重庆后,经何文奎介绍,到孔祥熙创办的中央信托局当科员。 何文奎与该局负责人有同乡关系。 南方局指示何文奎掩护彭永武。 何文奎利用这种关系保护了很多其他地下党员。 解放后,何文奎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调到上海水产局任办公室主任……

此行结束后,两人穿越全国一万多英里。 他们先后找到150余人为彭永武收集证据,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回到奉节后,陈汉树和杜志祥根据收集的大量资料,创作了二十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红梅青松霜雪》。 然而,当他们把这部用汗水和心血写成的报告文学送到报社时,报社却拒绝采纳。 原因很简单明了: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赵伟和冯大坞支队司令员陈太后还没有平反。 经过多方交涉,并通过奉节县委书记张惠英找到当时万县地委负责人,万县日报接受了该文章。 该报后来以《彭永武的故事》为题连载了40多期。 这是万县日报历史上发表的最长的文章。 见出版后反响良好,陈汉树、杜志祥将《红梅青松霜雪》寄给重庆出版社出版。 重庆出版社在主标题后增设副标题《川东游击队的故事》全文出版。 ,首次出版5万多册,后来出版2万多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乌云有时会遮住太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拨乱反正被提上议事日程,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在此情况下,中共万县地委组织部先后选派9人组成调查组。 1984年6月至12月,考察川东游击纵队的组织活动和解放后形势的处理情况。 1985年1月,一份关于川东游击队的调查报告被提交给万县地委。 报告提出9条处理意见:正式承认川东游击纵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 对川东游击队历次运动中遭受的冤假错案予以平反。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处理统战人员、被捕、战场牺牲、伤残者、无依无靠的游击队员等问题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赵伟、陈太后得到了平反,恢复了名誉。 彭永武烈士称号事件也自然结束了。

1987年7月30日,万县区行署公布彭永武烈士陵园为万县区重点保护纪念建筑。 1988年,彭永武逝世40周年后,奉节县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号召全县人民继承和发扬彭永武、蒋竹军烈士的遗志,掀起了向彭永武烈士学习的热潮。彭永武烈士的精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