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以英雄命名的道路背后的故事吗?
英雄之路
■ 朱炜明
有些人用自己的身体成为精神的路标。这些人被称为英雄。
有些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以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这些路就叫英雄路。
英雄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一个民族的灵魂,英雄的名字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灯塔和精神坐标。
走得越远,越需要点亮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而每一位英雄的名字,都是照亮心灵的一束光;每一条英雄之路,都将成为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一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路。
这条路叫烈士路,是为了纪念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的72位烈士修建的。
木棉花,又名英雄花,是广州市的市花。每年清明前夕,公园内数十棵高大的木棉树盛开,鲜红的花朵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仿佛在向观众诉说着百年前英雄们为拯救民族而牺牲的故事。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起义牺牲者平均年龄29岁,最小的只有18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留学日本,回国参加起义。他对战友们说:“这次行动如果失败,会死很多人,这必将感动我们的同胞。”在行刑前,林觉民心平气和,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死时年仅24岁。
在这条不足4公里长的烈士路上,分布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等多处纪念场所。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革命烈士周文镛、陈铁军“让反动派的枪声成为我们的婚礼礼炮”的呐喊声至今还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红花岗上红花开,尚未干涸的血迹映出彩霞。”一棵棵高大的木棉树,扎根在历史深厚的沃土里,像一支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后人的脚步。
二
安徽省合肥市堰桥路。
七一前夕,车水马龙的堰桥路上停下了许多行人,他们把鲜花绑在路牌的柱子上,柱子上没有空间了,就放在地上,路牌仿佛矗立在花海之中,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堰桥路是为了纪念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今年春天,电视剧《觉醒时代》热播,陈氏兄弟的名字也逐渐被更多人熟悉。
1927年7月4日晚,29岁的陈延年被秘密押往刑场处死,他拒绝下跪,被乱刀杀害。1928年,26岁的陈乔年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临死前高呼:“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奋斗来的幸福吧!”两兄弟去世的时间相隔不到一年。
革命年代,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他们出身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却愿意牺牲自己。夏明翰出身名门,28岁英勇就义,留下了“杀头也没关系,只要教义正确”的诗句;彭湃放弃“乌鸦飞不到的土地”领导农民运动,33岁英勇就义。
堰桥路旁边,是为纪念陈独秀先生而建的集贤路。堰桥路和集贤路都通向同一个目的地——繁华大道。这或许是巧合,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烈士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繁华。
三
赵崇德大街,河南商城。
1937年10月19日晚,为配合鑫口战役,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三营营长赵崇德率部西渡滹沱河,袭击阳明堡日军机场。经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停机坪上敌机24架被击落,日军百余人被歼。赵崇德在掩护部队撤退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商城县人民就是这样纪念在夜攻阳明堡中牺牲的抗日英雄赵崇德。
岁月的尘埃,掩盖不了英雄的光辉。以赵崇德为代表的勇士们夜袭阳明堡,震慑敌人,用鲜血谱写了英雄史诗。彭德怀称赞赵崇德:“忠勇无比,与日月争雄,功成名就。”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阳明堡夜袭模范连”高举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他们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势如雷地行进出场,再次展现了英雄部队百折不挠、所向披靡的英勇战斗精神。
四
湖北武汉市陈怀民路。
这是江汉区一条不起眼的道路,却是一条镌刻着忠诚灵魂的道路。
1938年4月29日,中国军队在武汉与日军展开空战。年轻的飞行员陈怀民在击落一架敌机后,遭到五架敌机的追击和拦截。战机被敌机击中起火。陈怀民本可以跳伞逃生,但他选择全速飞行,撞上了敌机,将22岁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武汉的上空。
从此,中国空战英雄的行列中又多了一个不朽的名字,武汉繁华的城区里又多了一份英雄路。
那些年,东北沦陷、华北沦陷、淞沪沦陷、南京沦陷、徐州沦陷、武汉沦陷……每个人都不禁要问:“中国还有希望吗?还会有中国吗?”在亡国论泛滥的时候,地质学家丁文江的一句话很有力量:“只要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精英中的精英,不甘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永远有希望。”
而最能代表“少数中的少数,优秀中的优秀”的英雄们,像陈怀民一样,甘愿牺牲自己,化作永恒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五
湖南省醴陵市左权路。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铁壁围剿”。25日,左权指挥部队在山西辽县马滩附近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在狮子岭战役中英勇牺牲,时年37岁。
左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周恩来称他为“党的楷模”,朱德称赞他是“中国军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并赋诗悼念他:“名将为国捐躯,甘于流血保卫中华。太行雄风万古流芳,青漳吐血花长存。”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除了“左权路”外,还有左权将军纪念馆、左权红军小学……左权的家乡醴陵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无限怀念。
六
哈尔滨市靖宇街。
“九月十八日,炮声大作,日寇占领沈阳,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任由百姓受苦,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上山寻‘大杨’……”这首民歌在当时东北军民中广为传唱。民歌中的“大杨”即是著名的抗日将领杨靖宇。
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为东北抗日联军。次年左右,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为11个军,开辟了东南满、吉林东部、北满三个游击区。杨靖宇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战斗在东南满的森林、雪原,领导当地军民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白山黑水铸就忠诚的灵魂。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被敌人困在冰天雪地中,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捐躯。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的胃里全是干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食物!
翻开抗日战士们的回忆录,上面写着:“当枫叶泛红之时,最艰难的冬天来临了。我们深山老林,怕行踪暴露,不能生火取暖,又无粮食、无衣物御寒。有的同志头上有点痛,一摸,耳朵就掉了。但耳朵冻了不算什么,我们怕手脚也冻坏。手脚冻坏了,就不能射击、行军,就不能打日本人了……”
“这里的枫叶为什么这么红?是战友的鲜血染红了它们!”如今,你漫步本溪县城,会看到许多以“抗联”“靖宇”命名的街道、广场、纪念馆;放眼整个白山、黑水地区,黑龙江的尚志市、吉林的靖宇县、哈尔滨的义曼街……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后人对抗日联军将士的崇敬与怀念。
七
中国复兴路。
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前路有多遥远、前途有多光明,我们都不能忘记过去、忘记为什么出发。那些在救国路上倒下的英雄们的遗体,成为一路上的路标,为后人指明方向,指引我们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唯有那些用我们的鲜血染红的山河,才更值得我们和后人歌颂和热爱。”翻开中国地图,放眼辽阔大地,人们每天都在英雄的道路上行走。这些名字里蕴含的精神底蕴,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焰,沸腾着城市的红色血液,流淌在人民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无尽的力量。
只有铭记先烈的遗志,我们才能坚守人间正道;只有传承英雄精神,我们才能开创美好未来。今天,我们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先烈的鲜血,耳边还回响着先烈的呐喊,心中还传承着先烈的志向。我们也将坚定地沿着英雄们走过的道路继续奋斗、勇敢前行。[来源:解放军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