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陵墓被盗。 清朝皇帝陵墓被盗。

2024-08-02 -

清朝皇帝墓葬被曝光的次数相当频繁。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十位皇帝,清朝皇帝的陵墓主要以“两葬”为特点,这也是盗墓贼比较感兴趣、多次光顾的原因之一。因此,保存完好的清朝皇帝陵墓非常少。那么清朝皇帝墓葬被盗情况如何?重大盗墓案有哪些?

清朝皇帝盗墓:第一次盗墓

1928年,孙殿英率部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与有同样目的的奉天军第二十八军连长马福田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进入马兰峪。他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开始了连续七天七夜的盗墓行为,主要盗墓地点为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两座陵墓均被洗劫一空。终于,在四十多天之后,得知消息的清皇帝溥仪派宗室前往东陵,妥善处理被盗陵墓。但后来因为孙殿英贿赂了民国要员,此案最终不了了之。

清帝陵第二次被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对于当时的东陵地区来说,民主政权还没有正式建立,是政治真空。所以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其实这些人当中的很多人早就盯上了陵墓,怎么会放弃这么大的好机会呢?于是就引发了比第一次更加惨烈的第二次盗墓。这次被盗的陵墓包括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慈安陵等。这次事件之后,其他陵墓也相继遭到盗墓,陵区外的大量陵墓几乎也未能幸免。

清朝皇帝陵墓第三次被盗

清朝被盗的墓_清朝被盗的陵墓_清朝皇帝陵墓被盗

1949年,东陵一带村民担心被盗墓宝物在前一次盗墓中遗失,曾对被盗墓进行过第二次搜查,结果此次搜查后,没有留下任何文物或其他珍宝。

清朝皇帝的陵墓都曾被盗过,这三次大盗墓事件,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劫难,是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由于清朝是一个比较粗心大意的朝代,无论是治国还是修建陵墓,都非常不注意安全、牢固,以及对尸骨的保存,所以他们修建的陵墓,一般的小偷都能盗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