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的主棺被整体打包送往实验室保存,棺材有可能会解体。

2024-08-17 -

今天,南昌西汉大型墓葬主棺即将开启,墓主人身份或将得到确认。此前,在从墓地到主墓的发掘过程中,多项证据指向墓主人为汉武帝孙子、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辛立祥介绍,“透过缝隙我们发现主棺内部保存完好,现在整体打包,移到1公里外的实验室,这是最佳发掘方案。整体打包重量10吨,由于两侧棺板坍塌,整个主棺目前只剩下30厘米高。”

清理主棺材的两种方案

上午,按照预定计划,主棺正式开启。考古证据表明,主棺位于主棺室东卧室东北方,由北向南摆放,长约4米,宽约1.8米,平面呈长方形,棺材为樟木制成。从目前的情况看,主棺至少有外棺、内棺两层。主棺正面向南坍塌,背面紧贴主棺室北侧板,西梃向西坍塌,东梃紧贴主棺室东侧板。主棺上部压在坍塌的帷幔顶板上,底部应为棺盖。帷幔顶板上有漆画痕迹,上面发现一把缠金丝的玉剑。其东侧边缘发现4个龙形铜钩,专家表示,铜钩可能是用来悬挂棺外帘子的。由于早期棺室突然坍塌,主棺保存状况并不理想。

据了解,主棺考古发掘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15日上午,考古人员将首先拆除主棺上的帘顶板。“如果不揭开、提取,后面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专家表示,待各项工作完成后,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棺。

南昌西汉墓考古专家组组长辛立祥表示,由于主棺已经解体,棺内丝织品、帛画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现场清理是首选方案。“如果打开棺盖后,发现里面有大块领子、丝织品,内部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会采取第二种方案,现场打包提取,实验室清理。我们希望这样。”

据了解,打开棺材盖需要1-2天的时间,为确保文物安全,考古专家会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现象提前做出预测,并根据清理现场的情况制定备用方案。

棺材可能会解体

海昏侯墓主棺_海昏侯墓主椁_海昏侯墓多深

法制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对棺材的清理是从掀开棺材上盖开始的,由于棺材结构十分复杂,专家分析,棺材存在解体的可能。

棺木长3.7米,宽1.7米,目前清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棺帘顶板上残留的金丝玉剑清晰可见。

自11月14日起,南昌西汉墓考古工作进入“核心区域”,开始对主棺室进行清理发掘。主棺室清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明确主棺室的布局结构、清理主棺外的文物并理清文物间的位置关系。经过近一个月的清理,考古人员发现,主棺室高约3.4米,高出周围甬道状“藏堞”0.4至0.5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

主棺室为汉代居住结构,由东卧室、西厅两部分组成。东卧室比西厅大一倍,西厅与东卧室之间有隔断,中间有门。西厅南端有窗户。在西厅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刻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和记述其生平事迹的漆屏风,马蹄金盒一盒,金饼两盒,博山炉,豆形铜灯、莲枝灯、铜臼、铜杵等青铜器,漆案、漆盘、漆耳杯、漆盒等漆器,兵器、礼戟架,金丝、玉簪等陪葬品。东卧室南端自西向东有门、窗。东北部为主棺位置。棺南有仪台、床、案,以及鼎、壶、染炉、带钩等铜器;有银扣漆盘、嵌玉、玛瑙的案;有漆耳杯、漆扇等漆木器,以及酒盅、带钩等玉制陪葬品。

12月8日,在主棺室东南方向发现九只铜鼎,古时有“九鼎为尊”之说,此次发现进一步证明墓主人身份尊贵。东室西侧为丧葬仪式场地,随葬铜镜、鸳鸯漆器等。

据了解,帷幔在西汉时期是王公贵族宫殿中的重要陈设,在古代贵族墓葬中也被悬挂在祭坛或墓室之上,是当时统治阶级奢华生活的主要象征之一。

据推测,其中有金印和遗骸

专家预测主棺的棺盖上应该还有非衣物的帛画。在汉代丧葬礼仪中,用旌旗送葬的现象极为普遍,旌旗的全称是幡画幡,是死者下葬时举在棺前的一种旗帜,上面通常写有死者的姓名、官衔,有的则绘有彩绘,下葬时盖在棺材上,长约2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墓,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墓,甘肃武威县磨驹子汉墓等地均发现有汉代旌旗。其中,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旌旗最为引人注目。这幅彩绘帛画为衣纹,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构图严谨。服饰上绘画的内容分为天上、地上、地下三个部分。

海昏侯墓主棺_海昏侯墓多深_海昏侯墓主椁

揭开棺盖后,内棺可能有漆画,内棺内壁可能饰以玉石,或贴、挂帛画。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四层棺内壁涂有红漆。外棺最外层为黑漆,第二层为黑底画,画有多种神灵、怪兽、走兽图像,第三层为红底画,画有龙、虎、朱鸟、仙人等,第四层覆有帛画。

但从目前主棺的状况来看,专家认为南昌西汉墓内棺出土完整衣物、被子的可能性不大,但会有大量玉器,出土侯爵金印、多枚墓主私印、金饼等物件的可能性也很大。当然,专家也不排除棺内有遗骸的存在。因此,现阶段的发掘、清理、文物提取过程中,会有多台摄像机、两台摄像机不间断跟踪拍摄,力求“十分谨慎,确保万无一失”。

12月11日前,考古人员将完成主棺周围西厅、东寝室内随葬文物的清理、出土,以及主棺室、棺椁的崩塌前颚、西梃等遗物的清理、出土,并对主棺室、棺椁进行三维扫描,获得平面、剖面线图等数字化图像和三维数据。12月12日前,完成清理工作,拆除覆盖棺盖上部的帘顶板。仔细寻找棺椁周围帘幕的痕迹,并在土层中寻找帘幕纹饰的痕迹,特别是帘幕下部悬挂的铜鱼或铜璜,查明铜鱼或铜璜的数量等。

主棺材打包并送往实验室

专家表示,由于环境复杂,最好的办法是将主棺材整体“打包”后运至实验室,因为实验室距离发掘现场1公里,拥有各种先进仪器和低氧工作室,能对文物起到最好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棺材破损严重,打包难度较大,则必须先将棺材内的部分文物清洗干净,减少包装体积,减轻重量,才能运至低氧实验室。

此外,为严控南昌西汉墓及周边古墓保护区内违建、乱栽乱放现象,保障考古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新建区城管大队组织精干力量对墓葬周边进行全天候、高频率巡查。在南昌西汉墓保护区约7平方公里范围内,部署无人机巡查,增派兵力严管,力争全覆盖,不留死角。

棺盖开启后,将对棺木及内部进行发掘清理,直至12月31日,将遗物、遗骸及棺材残片全部取出。若主棺发掘清理过程中出现今日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专家将及时调整优化发掘方案,发掘时间或将不得不延期。

南昌西汉墓考古队队长杨军分析,主棺上的木板比棺盖要长,如果是棺盖的话,它们应该是等长的,因此是否是“黄尾”顶板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主棺上的盖板是否与主棺融为一体,还需等专家组的最终意见。”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验室考古部主任李存信说,下午4点直播取消,主棺预计整体打包运走,具体时间还未确定,计划使用低氧实验室。

目前,江西已经成立高级别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海昏侯墓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

汉墓考古史上最重要的

专家表示,非常期待主棺内能出土私印等能直接印证墓主人身份的文物。但从出土信息形成的证据链来看,墓主人指向刘贺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出土的三件悬乐,其级别显然高于身为“侯爵”的墓主人。一种可能是某代海昏侯为自己秘密放置了三件悬乐,另一种可能是墓主人就是刘贺,他是当时皇帝的“叔父”,自己也做过皇帝,因此地位特殊。

此前,考古人员在主墓西侧一个大型车马葬坑内,发现了5辆彩绘木车和20匹马的踪迹。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负责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是我国江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车马葬坑。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王侯车马葬制度。结合海昏侯在历代的生卒年月,基本可以推断墓主人为刘贺。

此外,海昏侯墓出土的三面悬乐壁,其地位明显高于墓主人,而海昏侯第一代刘贺只有王者地位。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忠礼认为,“按《周礼》礼乐制度,有‘四壁为天子,三壁为王’之说”。

在主棺室西侧的一张床下,考古专家发现了两盒金饼和一盒马蹄金,共计25块马蹄金、189块金饼,创下了我国汉墓考古史上的纪录。

此外,海昏侯墓主棺室内还发现多件屏风、案几、榻具等。尤其引起专家关注的是,在主棺室两侧还发现了一张长约2米的榻。“汉代的榻有坐榻和床榻之分,按照丧葬习俗,死者如生,说明墓主人生前经常使用床榻。”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辛立祥介绍说,根据史料记载,刘贺生前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床榻的发现与史料记载相符。

孙正杰、李文骥、李鸿鹏编撰《江西日报》、《南昌日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