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徐光达去世时,他的儿子故意将骨灰盒倒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

2024-10-15 -

【前言】

1955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授勋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从元帅到士兵,都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荣耀满满。

作为十大上将中的最后一位,徐光达将军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上将军衔后,给中央军委写了一封信,要求降级。他告诉妻子邹静华:“有很多同志和我并肩作战,在解放战场上洒下鲜血,我的‘官帽’是因为有他们的流血和牺牲才得以戴上。”

他首先要求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降职。贺龙真诚地告诉他:“你是黄埔五期的老兵,有过苏联红军的经历。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好几次,我每次都差点失去理智。我定你为将军,这是组织考虑的事情,你就服从吧。”

之后,徐光达又向毛主席等领导递交了《降级申请书》。他的深情话语尤其令人感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在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中,我到底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 ……现诚挚、郑重地向主席、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同时,对功绩特别突出的人授予上将军衔。

毛主席看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的镜子。五百年前,将军徐达两次征西,智勇居中州之首;五百年后,徐光达将军多次放弃军衔,他的智慧传遍天下。

徐光达多次申请降级,但党中央、中央军委没有同意他的提议,徐光达主动申请降薪。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徐光达将军为党和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永远不会消失。事实证明,他配得上将军军衔,而且根本就是当之无愧的。

【徐光达结婚十天就离家参加革命,十年后夫妻俩重逢】

1925年9月,徐光达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徐光达按照党组织的命令,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但当他到达南昌时,起义军已经撤退。好不容易追上起义部队后,徐光达在三河坝战役中被炮弹严重击中,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1928年春,徐光达伤愈,重新与党建立联系。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徐光抵达安徽省寿县,秘密进行运兵工作。但没过多久,因为身份暴露,他不得不四处奔波躲避。在这个过程中,徐光达看着滚滚的长江,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济阳江。

离家后,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给家里写信了。随后,他向其他同志打了招呼,并请假回家探亲。

一天晚上,徐光达终于回到了许久不见的家——罗波冲。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爸爸老了很多。他站在门外大声喊“爸爸”。父亲久久不敢相信。直到儿子来到他身边,他才回过神来。

徐光达在家待了两天后,父亲询问了他与陶梅子结婚的事情。这个桃姑娘是邹希禄先生的女儿,她的名字叫邹静华。邹景华幼年丧母。为了防止女儿陶被卖,邹先生在她年轻时就为她订了婚。徐光达是邹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他们订婚时,徐光达14岁。

徐光达这次回国已经好几年了,陶小姐已经15岁了。邹先生经同学推荐,成为河北省清河县县长。陶姐住在他哥哥家里。为了赚钱养家,她每天靠绣花赚点钱。总不能一直住在别人家里吧。我们不能让她就这样等下去。于是,1928年10月,徐光达和邹敬华结婚了。

结婚后,徐光达几乎每天都以探望同学朋友为借口去长沙。没有人知道他在忙什么,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邹景华看到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很快就意识到了他的不对劲。每次她想问怎么回事,看到丈夫一脸疲倦的样子,她就只能咽了下去。

邹敬华这次的任务是前往西北军。长沙城里已经有好几个同志在等着他了。他每天跑到长沙市,就是为了和战友们商量事情。

婚礼后第十天,武汉特勤局给长沙治安指挥部发来电报。电报中说:“刚才抓到的歹徒已经承认长沙东乡人徐德华(徐光达原名)是共产党员,赶紧把他抓回来绳之以法。”

长沙保卫指挥部的谢立人看到消息后,赶紧找借口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并让她去罗伯冲送信。

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_宝山革命教育基地_宝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当送信的老人来到徐光达家里,告诉他这个消息时,家里人都特别震惊。邹景华惊慌地问道:“你真的是共产党吗?”

我在长沙师范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

“奔驰。”老手下催促道。

邹景华没时间细问。他赶紧将一小包东西打包塞到了手里。他哽咽道:“赶紧离开,离得越远越好。”

徐光达当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他,就无情地离家出走了。夫妻俩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分别之后,他们要等十年才能再次相见。

1932年夏,徐光达受重伤,被送往苏联治疗。随后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1937年11月,在王稼祥等人的安排下,徐光达回到延安。一到延安,他就迫不及待地会见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同志。

贺龙一看到他,立即给了他一个拥抱,乐呵呵地说:“嘿,你徐光达,国民党枪杀了你,居然救了你的命,别人被枪杀了就是灾难了。”不过,你被枪杀也是一件幸事。”

在延安期间,徐光达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主任、教育主任。在担任抗日大学院长时,分开十年的徐光达和妻子终于再次见面。

一天晚上,一群来自敌占区的年轻人抵达延安。他们暂时住在延安的一家旅馆里。奔波了很多天,大家都累坏了。女厕所里的人正要躺下休息,突然一个身穿军装的年轻军人走了进来,问道:“你们谁叫邹敬华?”

说完“我”之后,邹敬华站起身来,走到小士兵面前,然后问道:“谁找我?”

“我们来教你。”

你们的教育总监叫什么名字?

徐光达.

邹敬华闻言,顿时眼睛一亮。随后,就看到一名身材高大的士兵走了进来,借着昏暗的灯光,邹敬华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徐光达。

徐光达怎么知道邹敬华已经到延安了?事实上,邹静花在去延安的途中路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她向林伯渠询问了徐光达的消息。林伯渠一听说两人的经历,就给徐光达发电报。

徐光达接到电报后高兴极了。与妻子失去联系几年后,我们终于团聚了。更让他高兴的是,邹敬华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我的余生一定会在铠甲战士身上度过”】

1949年冬,徐光达跟随彭德怀来到北京。这期间,中央领导也找他谈工作,说:“中央军委领导要你组织装甲部队。”

有一天,彭德怀把徐光达夫妇叫到一起吃午饭。彭德怀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工作多次作出指示,也鼓励徐光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徐光达听后特别受启发,立即表态:“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一定会在装甲兵上度过余生。”

1950年5月,徐光达奉命返回北京,开始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当时,这些坦克都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第三、第四野战军各有一个坦克旅,华北方面也有几个,但数量不是很多。想要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装甲部队,可想而知会有多困难。为此,徐光达把这些坦克部队的领导叫来,和他们好好聊了聊,然后一起制定了可行的方案。

首先,徐光达决定先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按照统一编制整编部队,二是培养好干部。随后,成立了军事单位的领导机构。不久后,他亲自前往天津,主持建立了解放军第一所专门培养装甲干部的坦克学校。此后,他还负责建立了三个训练基地和四个坦克修理厂。在他的领导下,装甲部队这一现代化兵种建设逐步步入正轨。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极其有力的战略决策。随后,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参战。

1951年1月,徐光达到前线进行实地考察。回国后,他立即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队赴朝作战,对战场上作战部队的集结、作战使用、技术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思考。精心安排。

同年11月,徐光达主持制定装甲兵部队三年建设规划。正如他一开始所说的那样,“我的余生一定会在铠甲战士身上度过”。现在,他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

唉,随着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徐光达打造装甲部队的愿望正在慢慢落空。

1966年,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一向庄严的装甲部队大院开始受到冲击。院子里,政府办公楼下,到处都贴着各种大字报,人们争论不休,争吵不休。

同年11月28日,有人到装甲部队找到徐光达,告诉他:“我们要在院子里开批评会。当时装甲部队黄政委在工程兵学院,他的生活方式不好,我们为什么要检查一下他的问题呢?”这些人必须给黄政委戴上帽子,打上牌子。

徐光达看到这种情况后说:“我们可以开会、提建议。重大问题,比如生活方式,我们要关注,我们党委可以召开专门会议来处理。”

经过一番讨论,当晚在装甲兵礼堂召开了会议。徐光达和装甲兵团领导来到会场。然而,在开会的时候,这些人却违反了之前约定的条件,突然拿出一顶纸做的高帽子,试图给黄政委戴上。徐光达立即察觉到情况发生了变化,立即上前阻止。

不料,这些人却用力把他推开,扯着嗓子喊道:“别碍事,这事与你无关。”

“你们真是不守信用,根本没有组织纪律,想要戴高帽子就先戴在我身上。”徐光达一边说着,一边上前去抓帽子。谁知道他激动得突然心脏病发作,然后直接摔倒在地。

台上的男子见状,赶忙将徐光达救起,然后将其送往解放军总医院。幸运的是,医护人员将他救起,徐光达慢慢睁开眼睛,恢复了意识。

然而,事态正在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徐光达同志的骨灰盒应该放在他应该在的地方”】

1967年,新年刚过不久,徐光达再次遭受冲击。 1月16日,徐光达要返回装甲部队总部主持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当晚,儿子徐彦斌和儿媳曾正奎正好在家。他们向父亲讲述了最近外面发生的事情。徐光达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心里却很着急。

邹景华见徐光达特别不安,就安慰他道:“你别盲目担心,一直担心对身体不好,以后你就可以安心在医院休养了,如果你见不到他,你就不会打扰了。” ”

然而,就在徐光达回到医院的时候,一些政府官员和几个军校的年轻人来到了他的面前。他们直言不讳地说:“徐光达,我们去办公室回答问题吧。”

邹静华立刻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她走过去说道:“司令生病了,正在医院里,等他康复了,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不行,今晚我必须回答。

徐光达不想乱来,平静地说道:“好吧,我今晚可以和你一起去回答问题。”然后他转向妻子说:“别担心,不会有事的。”

没想到中央委员徐光达被带走后,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关进了监狱。这期间,徐光达并没有丝毫生气,而是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事情。

3月31日,徐光达在被监禁两个多月后,莫名其妙地被释放。回家后,徐光达托妻儿帮忙,将他之前发表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并请他们帮忙查找是否有错误。

8月14日,徐光达交出检查材料后不久,再次被带走。临行前,他对儿子儿媳说:“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跟着毛主席去革命。爸爸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你们也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

说完,徐光达昂首挺胸,准备迎接新的考验。在入狱期间,徐光达遭受了很多残酷的审讯和酷刑。

根据这些材料,从1968年11月中旬到他住院的两个月里,专案组并不关心徐光达已经病重。他们把病房当作牢房,不停地审问他。 ,并强迫他写材料。

入院78天内,被审问29次,逼迫写材料29次。住院21天里,我又被审问8次,写材料7次。第二次住院时,徐光达已经生命垂危,但审讯仍在继续。

1969年6月3日,徐光达在北京去世,享年61岁。去世当晚,他的儿子徐彦斌被专案组叫到办公室谈话,因此徐光达去世时并没有见到家人。死了。

徐光达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专案组的人问徐彦斌:“你要去看看他的尸体吗?”

“我们走吧。”徐彦斌努力控制着悲痛,坚定的说道。

到达医院后,徐彦斌被安排在病人食堂坐等。他一直等到12点,仍然没有看到父亲的尸体。这时,专案组组长徐浩进来告诉他:“天气太热了,已经送到太平间了,我们明天去看看吧。”

6月4日一早,许彦斌夫妇带着女儿赶到医院太平间。徐彦斌打算上前去看一看父亲,却被专案组的人拦住了,不让他靠近。但许彦斌想要冲进去,他刚脱下衣服想仔细看看父亲身上的伤势,却又被拦住了。

徐彦斌立即问道:“你什么时候火化?我得走了。”

我们必须征求许可。

我具备这三个条件。首先,必须进行尸检;其次,要看尸检报告;第三,如果我们人民不参与,就不准火化。不然的话,我们也不会在死亡通知书上签字。

如果您不签字,那么我们就签字。至于你提到的情况,我们需要研究一下后再给你答复。

就这样,徐彦斌夫妇被强行送走,徐光达的尸体也被送往火葬场。

徐光达逝世的消息一传开,周总理就向毛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立即指示:“徐光达同志的骨灰盒一定要放在他该在的地方。”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一个房间就是它应该在的地方。

6月30日,专案组人员找到徐光达家属,告诉他们可以跟随专案组将徐光达骨灰盒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还说:“徐光达是贺龙这边的人,他跟随贺龙,犯下了一些严重的罪行。但是,由于林副司令关心,把敌我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所以瓮可以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专案组所说的完全是无稽之谈。这是毛主席亲自下达的明确指示。

为了表达抗议,邹静华只让儿子徐彦斌参与送骨灰盒。她说:“去把你父亲的骨灰盒拿来,你父亲是无辜的,别让那些人弄脏了。”

徐彦斌带着徐光达的骨灰盒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间房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骨灰盒放在徐特立的骨灰盒旁边。

这时,专案组成员突然对徐彦斌喊道:“徐彦斌,你把骨灰盒倒了。”

事实上,徐彦斌是故意这样做的。他把有照片的一面放进去。他扭头对那些人说道:“这是错误的,请颠倒过来。”说完,他就走出了坟墓。

徐彦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已经被逆转的历史总有一天会再次被逆转。

1977年6月3日,颠倒的历史终于得到纠正。中央军委发布6号文件,为徐光达洗清冤屈,洗清罪名。 6月9日,覆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1日军旗的徐光达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显得格外庄严。徐光达将军终于可以安息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