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湖南行四∣长沙宁乡:瞻仰刘少奇故居
晨海志愿者
刘少奇故居位于宁乡县花明楼潭子冲。始建于1871年,是一座东西向、土木结构的湘乡农舍。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茅草房16间半。 5间房,因为正房是和一个叫一霞的邻居合住的,所以算半间房。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从刘少奇故里的门楼拾级而上,经过200多级松柏环绕的台阶,就到了刘少奇铜像广场。远远望去,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七个铿锵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故居四周碧水青山环绕,更显灵气浓郁。
沿着露台一直向前走,你就会到达厨房。灶上挂的是江南农村特有的梭钩,主要用来挂水壶、饭锅、熏腊肉、熏鱼等。它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根据火室内火的大小来调节上下距离。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事情。
1961年春夏之交,国家主席刘少奇回家乡考察时,拒绝了当地政府修缮故居的要求,并允许6名农民搬入故居。
我和许多参拜的人一起,抚摸土墙,仰望天井,凝视旧书桌和煤油灯,沉迷于简陋的床和木凳。文职主席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住。
参观刘少奇故居,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心中突然升起一声感叹:刘少奇就是那座巍峨的华明塔,寄托着人民的记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