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赵国和泸州(赵国的后裔)
摘要:巢湖市是巢氏家族的发祥地。 从古代的潮国、南潮、潮波,到如今的巢湖城,他们都继承了潮氏家族留下的不可替代的地名文化遗产,诠释了后波国、鲁子国,乃至潮州、泸州。 区域变化。
有巢氏一族:视为巢湖人
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编辑地方风光书籍《巢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时,将“有巢家族”列入该书的“人物篇”。 记载:“有巢之名,与有巢发明筑巢有关,故视为巢湖人。” 此描述没有直接的文本基础。 因为,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来看,商代的甲骨文,汉字的历史只有三千六百年。 然而,有朝家族生活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有朝家族的出身,并无文字记载。 但“巢”作为地名、湖名符号,在时间上有特定的记忆,在空间上有特定的方位。 从“潮”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巢湖流域是潮氏家族的发祥地。
有朝氏又称“大朝氏”,简称“有朝”或“朝”。 相传年号为“朝皇”。 据史料记载,他是原始人类筑巢的发明者,筑巢文明的先驱。 在北京平谷的“中华百帝宫”中,“有朝”作为带领原始人走出洞穴、筑木结构筑巢的“中华第一人文始祖”,被列为百帝之首。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巢湖盆地阴山智人遗址、凌家滩遗址的发现,各界专家学者将研究与古籍文献相结合,形成了共识:有巢被认为是安徽巢湖人。 。
有赵氏“三皇”之一。
“三皇五皇”无疑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中国古代杰出领袖的代表,但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三皇五皇”有不同的定义。 关于三皇子有五种说法,关于五皇子也有五种说法。 关于“三皇”具体是谁,众说纷呈。 例如,《楚辞》称西帝、东帝、上皇,《史记》称天帝、地帝、太帝为“三帝”,但两者都没有其中的人解释了他们是谁。 其名称。 “三皇”之一,据说是“朝皇、隋皇、西皇”,“朝皇”就是指朝氏。 “三皇”泛指史前不同文化阶段的中华祖先的象征。 潮氏、燧人氏、伏羲氏分别代表了野蛮时期的低、中、高等三个发展阶段,说明了中华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文明历史进程。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神话传说,普遍认为三皇时代早于五皇时代。 一般来说,三皇的时代是很久远的,或许四五千年到七八千年甚至更久远; 而五帝的时代距离夏朝并不遥远,大约距今四千年左右。 先秦古籍中已有晁氏传说的记载。 《庄子·辟志》云:“吾闻古时,兽多人少,故民皆筑巢以避,日间拾柞栗,黄昏栖于树上,故与潮氏并称为人,《韩非子·五甲虫》记载:“古时,人少,畜生多。 人类对动物、昆虫和蛇来说是所向无敌的。 有一位圣人,筑树为巢,以避众人之害。 老百姓喜欢,封他为天下之王。
传统说法是,有朝生于九嶷山南苍梧。 他曾游历仙山,得到仙人指点,获得了超人的智慧。 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巢居”被首次发明。 有潮教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 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紧紧地覆盖着,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防止动物的袭击。 从此,人们不再过着恐惧的生活。 过去有学者认为,右超的出生地是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都城是石楼山(今山西吕梁东北)。 也有人认为曹氏出生于山东,或山西、内蒙古等地。 汉代魏书《敦甲开山图》云:“石楼山在琅琊,昔氏赵氏统治此山之南”(引《艺文类聚》卷十一)。 至于赵氏统治这里的都城,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于是人们一度产生疑问:潮氏时期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怎么可能有京城呢?
潮氏的功绩体现了我国原始时代从窑洞到巢居的文明进程。 北宋《太平御览》引项俊《诗学编》云:“古有圣人出教巢穴,名大朝氏。今南有洞,北有洞,这些都是远古遗迹。” ”倾向认为筑巢始于南方。他引《林夷记》曰:“苍梧之南,有文朗蛮人,居无屋,睡于树上。 他们以吃生肉、采集香为业。 他们与他人进行贸易,如同皇帝的百姓一样。”《宋朝地理》·贾周曲非说:“深广地区的人们,住在栅栏里,上面是茅屋,下面是牛、猪。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有很多老虎和狼。 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和动物都无法和平相处。 这就是古代筑巢的意义!”(《岭外戴复》卷四)。这一切都说明,筑巢可能起源于南方。
南宋时期,富有“沟通”、“求实”、“创新”精神的士人多有居住在巢湖盆地的巢氏家族。 著名历史学家郑樵(1104—1162,今福建莆田人)在学术思想上主张“仲尼司马迁会法”。 他在《通志·三皇记》中说:“厥初,先民居于荒野穴居,圣人教其筑巢,以避虫害,食草木果,故名潮氏,亦称大潮氏。” 郑乔注重实地考察,从《同治宗简》中的名字中得知。 这个定义带来了新的认识:“潮氏,潮氏之后,尧有潮父,夏商有潮国,其地在庐江,子孙以国为姓。” 康熙《潮县志》的演变进一步证实:“罗泌《路史》载有潮氏。” 罗泌(1131—1189,今江西吉安人)所著《路史》记载了上古至汉代的事件,考证精深,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并丢失记录。 闻一闻,可以接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智人遗址、阴山智人遗址、凌家滩遗址的发现,巢湖盆地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打破了长期以来与人类的区别。长江及巢湖流域。 历史的结论是它不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 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智人、距今约20万年的银山智人、距今5500年的凌家滩遗址,标志着人类祖先从智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类的进化史,展示了人类祖先从智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类的进化史。从智人到现代人类的进化。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人类创造的古代文明,包括由赵氏家族开创的原始时代,从穴居文明过渡到巢居文明。
凌家滩遗址发现于1985年,经过文物考古部门五次大规模发掘,确定该遗址距今5500年至5300年。 它是长江下游巢湖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物。 那个时代的人类聚居遗址。 据遥感测量,凌家滩遗址总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 大规模的祭祀、红陶砌成的水井、建筑遗存,以及墓葬和大量玉器、石器、陶器的发现,足以证明凌家滩遗址曾是右朝的中心。政治、军事和精神力量已经存在的家庭定居点。 其主要活动范围在巢湖东南部地区,包括今天的含山县凌家滩和巢湖市潮汕地区。
2007年7月13日,《新安晚报》发表记者施守勤的专题文章《“百帝之首”诞生于巢湖?》,报道了安徽省科学院研究员张景国文物考古认为,寒山凌家滩文化遗址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就有充分的证据:凌家滩的祖先是史料记载的有朝家族,凌家滩遗址是有朝家族的聚居中心。氏族时代。
有巢氏不仅是巢氏作为个体的称谓,也是巢氏及其后裔的氏族部落的称谓。 有朝氏因发明巢居而被尊为圣祖,并因部落的支持而成为氏族的首领。 有一个赵氏,姓“王天下”,年号“朝皇”。 潮氏家族在“一统天下”时期,注重生活,心系百姓,为民谋生,造福百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朝黄”相传已传两代(《春秋·未明李序》第八《印体记》),亦有“百余代”之说(《同治·三传》)皇帝编年史第1号”)。 《夷周书·史记》:“昔有赵氏,有逆臣,尊任,以国为幌子,以权主国,独霸天下”。国王把它夺走,大臣们愤怒了,把赵改为“死”,这意味着赵的统治因他的叛逆而结束了。
继赵氏之后中华民族的先民开始了从窑洞走向巢居的新生活。 混沌时期,人类社会组织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当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男性狩猎、捕鱼,女性则采集野菜、挖根。 这时,人类婚姻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禁止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而且还禁止同一民族内同辈男女之间的通婚。 男性只能选择其他民族的女性为妻子,女性只能选择其他民族的男性为丈夫。 这种异族群婚相比血型婚姻显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中华文明史上,正是有巢引导和带领人们摆脱了动物王国,迈出了作为人类的第一步。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吕振宇在《中国历史讲义》中指出的:“直到有朝氏之后,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区别于动物……从此,人类的历史开始了。”
古代潮国:从南潮、潮波到灭亡
春秋时期,东周有140多个诸侯国,赵国是重要的方国之一。 巢国的疆域就是今天的巢湖市及其周边地区。 这里原是潮族的栖息地,也是潮族部落管辖的地区。 域外氏族尊称“潮勃国”,中原部族从方向上称其为“南潮”,后人称其为“古潮国”。
赵国是一个以赵氏后裔组成的氏族部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 有巢氏族从建造木巢起家,带领氏族先民发展渔业、畜牧业、农业、商业,推动了巢湖流域的文明进程。 他们世代繁衍、发展,形成了有巢氏族,出现于尧、舜时代。 高士“超父”等人物。 随着中国九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幽巢部落在夏朝时期建立了一个诸侯氏族国家——幽巢国,简称巢国。 赵氏家族四面八方发展壮大。 主要趋势是沿着长江北岸肥沃、水源充足的平原东西向蔓延,一直到大别山麓。 其领土广阔。 鼎盛时期,大致覆盖了今天的巢湖市全境、合肥市全境、六安市城区以及寿县、舒城、霍山等县,以及当年的桐城、松阳县。安庆市、滁州市城区以及全椒、来安等县,以及包括南京市江北地区在内的数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
夏朝(约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期间,肥沃的赵国吸引了其他氏族和部落。 其中,如皋陶氏后裔燕族不断从东部和北部迁入巢湖流域。 巢族对外族友好,允许他们在巢湖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定居。 于是,江淮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赵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 中原人民在巢湖流域生活、定居、耕种。 地理位置被称为“南巢世家”,简称“南巢”。
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有赵氏氏的赵国,还有六国(今六安城一带)、不列颠(今舒城县)和燕部族,后裔高陶氏族。 区)以表示投降。 商代武丁王“修政德,复兴殷道”,实现了“武丁中兴”。 江淮地区五六百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各国都持续稳定地生存和发展。 由于巢湖盆地地势优越,资源丰富,高陶氏后裔又分为“群蜀”(蜀、蜀永、蜀辽、蜀旧)和禄高(现居潮区、肥东县柘皋镇) 。 部分)等小国。
周朝时期,商朝建国(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九州诸国、部族皆臣服。 由于潮、刘、嬴世代与商人为友,对周朝显得“不敬”,引起周王的特别关注,多次派兵征伐。 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征赵”的记载,《西清古镜》中也有两件青铜器记载了周用兵讨赵。 向来以农渔牧业为主,轻于军事的赵国无力抵抗崛起的周师,只得认败投降。 周武王发现赵国人口众多,基础雄厚,于是将赵国分成两部分。 其一为潮国,首都仍在潮城;其二为潮国。 另一个是鲁国,定都鹿邑(原在今合肥市)。 )。 潮国地位较高,被封为伯爵,称为“潮伯国”; 鲁国被封为子爵,称为“鲁子国”。 “超博国”这个名字,是一个国名与称号结合在一起的称号。 西周王朝对这个夏商时期遗留下来的国家授予伯爵爵位,可谓是一种礼节。 周武王时期,超伯曾到北京朝觐,芮伯为此写了一篇《吕超明》文章。 西周青铜器“班珪”上的铭文有“并、番、蜀、潮”四个国名,其中“潮”字指潮勃国。
潮勃国地处“吴头楚尾”,人民富裕。 春秋时期,这里长期是楚吴争夺的对象和交战的战场。 据古书记载,公元前615年,楚国攻打赵国。 《春秋》云:“夏,楚人围赵国。” 西晋学者杜预指出:“赵是吴、楚之间的一个小国,庐江六郡之东,有人居住,巢城”。 公元前584年,《左传》云:“吴氏伐楚,攻赵。” 公元前518年,吴国灭赵国。 《左传》记载:“吴人随楚,边民不备,遂灭赵国、钟离而还。” 潮国逐渐衰落,先后受楚、吴两国管辖,直至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吴灭潮伯国,改称“潮邑”、“潮门”。 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国灭乌巢,归还楚国。 公元前333年,楚灭越侯,故巢疆域归楚。 秦始皇统一九州后,实行郡县制。 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居巢县”,隶属九江郡。 其疆域相当于今巢湖市的居巢区及其周边地区。
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历代文献中都有古巢国的记载。 青铜器上的铭文“班珪”、“鄂军七节”均含有“朝”国。 “巢”字在《左传》中频繁出现,多指古代巢国所在地。 《尚书》中有两次对赵国的描述。 《钟会诏书》中说:“唐朝建立时,桀被释放到南巢”。 《幽獒》中另有记载是:“周武王伐殷,潮伯至朝,睿‘伯作录朝明’;唐孔颖达曰:‘成汤置桀于南巢,或魏昭《三国志》曰:“南巢,扬州之地,为潮伯之国。 “巢是庐江所居之地。” 唐代杜佑所著《通典》云:“潮是汉人聚居之地,潮博古国潮郡。” 宋乐士所著的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进一步的解释:“潮博古国,《尚书》说‘成汤遣桀出南潮’,也说“潮伯来朝”,即春秋时期,楚国灭亡,秦汉时为居巢郡”记载:东吴名将周瑜任主将。在他成为刺史之前,他是居巢的一员。
毕竟,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也只是一些零星的有关古赵国历史的相关记载。 加之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8年)朝邑因地震而变成湖泊,所以难免会有年代顺序。 因为人们能够了解到的古代赵国的文化信息和文物非常有限。 历史上是否存在古代赵国,其都城遗址在哪里? 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证实的谜团。 1996年至2001年,文物和考古工作者在巢湖连续取得三次考古新发现,为我们寻找这个神秘消失的古巢国提供了新的物证。 从出土的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赵国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和辉煌。
1996年,在巢湖市东郊房王岗发掘西汉大墓,出土青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700余件。 棺内埋有一枚刻有“吕克印”的玉玺。 虽然“吕克”的身份还有待考证,但从墓葬的规模、棺材的结构以及随葬的五鼎规格来看,吕克应该是一名医生。 高级官员。 1997年,巢湖市北山头(位于现卧龙山庄)发掘出土两座战国古墓。 虽然年代久远,但在随葬的精美文物中发现了文字资料,为探索历史上的古代赵国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其中,一枚银盘的底部除刻有“铢”、“两”等计量字符外,还刻有“成玉”二字。 “成御”不仅指皇帝的车马、器械等器物,而且也是对皇帝的代称,表明这些器物应该是皇帝的皇家财产。 漆盘底部还刻有“东宫”四字。 “东宫”特指战国时期太子的住所,因此不能排除墓主就是太子的可能性。 虽然墓中没有文字直接说明墓主的身份,但确实表明墓主住在京城,是皇帝的亲戚。
2001年,巢湖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居巢区(现巢湖市)枞阳镇塘嘴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巢湖北岸护坡下有大面积的古迹。红烧土、灰土、黑碳层、房屋建筑裸露在水面。 初步确认这些痕迹是地质灾害造成的水下城市废墟。 从当地村民收集到的260件文物中,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商周时期的玉斧、石锛,最新的是王莽时代的钱币。 通过对文化层中层骨灰进行14C测年,距今2090年,表明水下城址的居民在春秋时期就开始生活。 现场发现的陶器残片不仅有盆、盆、壶等生活用品,还有精美的和田玉印章、银印章等。 特别是发现了筒瓦、板瓦、瓦片等宫殿建筑材料。 巢湖塘嘴水下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古代巢国都城遗迹的线索。
沧桑:泸州落入巢穴
在巢湖盆地,民间流传着“潮州落潮州,泸州长常州”的谚语,可见巢湖与合肥毗邻而居,相互依存。 春秋时期,周武王将赵国分为两个地区,一为“潮伯国”,一为“鲁子国”。 这种行政“一衰一盛”,或者说“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可谓千古延续。
巢湖商周建南巢,春秋建巢国,秦汉建居巢,唐初建潮州。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设立巢湖专员公署,辖巢县、无为县、庐江县、三河市、肥西县、肥东县、含山县、和县、巢湖市水利公安局. 1952年,撤销巢湖专员公署。 巢县、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划归芜湖专员公署,肥东县划归楚县专员公署。 其间,1958年7月庐江划归六安,同年8月潮县划归合肥,和县、含山划归马鞍山; 武威仍属芜湖。 1965年,巢湖专员公署恢复建制,辖巢县、武威、庐江、肥东、含山、和县。 其中,肥东县于1983年划归合肥市; 1984年巢县改为县级巢湖市,隶属关系未变。 2000年1月,设立地级巢湖市,辖居巢区、武威、庐江、含山、和县。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区划仍然存在变化的可能性。 2011年8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地级巢湖市。 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 原巢区的行政区域将作为新设立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 新设立的县级巢湖市,直属安徽省管辖,由合肥市代管。 原属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 和县沉祥镇划归芜湖市九江区管辖。 含山县、和县(不含沉祥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 马鞍山市辖3区3县。 芜湖市辖4区4县。
“潮州沦陷”本质上是地质学的“潮起潮落”。 比如巢湖崂山,其实是一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湖心岛,而不是传说中的焦老吉为民泼水拯救世界。 变得。 据康熙《潮县志》记载:“吴赤乌二年,潮城崩为湖”。 金辰寿的《三国志》中也记载了“赤乌地陷”。 “赤乌”是三国中东吴王朝的国号。 “赤乌二年”,即公元238年,“潮城崩塌成湖”。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从袁术那里被任命为居超酋长,作为权宜之计。 此后,居超前往吴国,展现了他的才华。 到了“赤乌二年”时,居巢因“曹操未能渡巢湖”(诸葛亮《后楚师表》)而归吴。
“赤乌迪克”在地质上应称为“真潮洲、长芦洲”。 早在唐代,大诗人罗隐游巢湖,留下了七言诗《中寺》:“临塘古寺有神,绣面容颜,他来了。”此处追晨云,却因暮雨未归天,月映湖中,香萦竹间,已千年。秦汉时期。” 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深信“赤乌迪克”。 在“ Lake的图片”中,有一个铭文:“看着距海浪远处的风水,凤凰馆很棒。桨就像起重机的声音。游客被迫四处游荡。” Yang 出生于清朝的西安,有一首诗:“生命的是最初是谣言,Long Mo ni Gao来自。Nun的父亲的起源是奇怪而寂静的,而且这本书无法读亨李(Heng Li),我已经看到了奇怪的迹象,我开始相信天地。
2001年,在乔胡湖北岸的坡度保护下发现了坦祖水下城市的废墟,证实了“乔佐的堕落”不仅是传奇,而且是乔胡湖壳运动的结果。 根据清朝的贾奎宁卢州县的记录,菲克西的桑赫镇只是1855年之前的湖入口处的一个小沙洲。但是,到1907年,它的位置远离湖滨。 现在,它距离乔胡湖( Lake)的表面十五或六公里。 。 可以看出,当今的湖仍在“陷入 and ”的地质变化中。
结尾
学习五千年
有力的文化研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