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女儿:不能搞个人崇拜 父亲故居必须拆
前天(9月16日)是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的93岁生日。 他的女儿李玮玲再次重申,人们应该尊重总理的遗愿,拆除他位于欧思礼道38号的故居。
李光耀去世一年多来,拆除故居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多次引发民众热议。 此次,李玮玲再次强调李光耀生前拆除故居的决心,呼吁民众理解和支持。
翻译:
“如果我的父亲今天还活着,他已经93岁了。他一生都在为新加坡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他这样做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避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尽管他心怀善意,但他还是决定放弃对故居的保护,他是一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杰出政治家,他并没有这样做。去世前几年,他一直想成为一名英雄,多年来,他一直希望得到新加坡政府的承诺,在他去世后拆除该住宅,不应该成为文物,他知道自己有多么渴望。母亲希望他的生活隐私得到保护,内阁拒绝了他的要求,所以他在遗嘱中添加了最后一段:“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妻子柯玉芝的愿望,我们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新加坡,我死后可以尽快拆掉。 我女儿卫玲选择继续住在这里,她搬出去后应该立即拆除。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被权势所吸引,不择手段地参与政治。 爸爸希望成为优秀新加坡人的榜样。 ,而不是想成为一个邪教英雄。 保留这个房间会向新加坡政客和政界人士发出错误的信息,我们不能拒绝他的唯一要求。”
自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去世以来,围绕他故居的问题一直牵动着人心。 按照他的意愿,该住宅应该被拆除。 由于以下原因:
1、李光耀一生始终弘扬实用主义精神。 他不希望保留房子,而是希望利用好这一带的土地,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2、房子老了,没有必要翻新重建,更不用说保留了。
3. 作为榜样,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崇拜,将荣耀归给所有建设新加坡的公民。
虽然李光耀铁了心要拆掉这栋房子,但这栋房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根据《古迹保护法》的保护,国家文物局可以依法指定对该平房进行保护。 根据这项法令,李光耀故居可以成为“国家古迹”,应当向公众开放参观,这违背了李光耀夫妇生前保留隐私的意愿。
也有专家表示,个人意愿无法推翻法律,因此房子的命运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李显龙总理也表示,虽然希望李光耀的遗愿能够实现,但仍会尊重政府的决定。 李光耀去世后,他的女儿李玮玲决定继续住在这座老房子里,因此在热烈的讨论中,这座房子被暂时保留下来。
▲*室内装修简洁
李光耀一直是新加坡人民敬爱的开国总理,他的遗产在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 自1942年搬进这所房子以来,李光耀已经在这所房子里住了73年了。 它承载着他作为政治家的荣耀,也是他的孩子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就连成立人民行动党的决议也是在这里通过的。 这座房子的历史意义让全国人民对它深深依恋。 市民建议将这里建成博物馆,让世世代代的人们不会忘记新加坡的建国历史、为之奋斗的人民以及他们敬爱的开国总理。 有了这样的地方,子孙后代的“言辞”就可以变成实际的“榜样”,让他们对自己出生的国家更有参与感和自豪感。
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有故居的情节。 包括孙中山在新加坡的故居“万清园”,一直保存至今,成为孙中山纪念馆。 新加坡人民要求保存李光耀故居的请愿并不难理解。 尽管英国一家新闻门户网站去年发起一项民意调查,调查了1000名新加坡人,77%的受访者支持拆除李光耀故居,但公众对李光耀的记忆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失。
对于拆还是不拆,很多专家和人士都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兴建纪念堂、选择另一个地址仿造欧思礼道故居,或竖立纪念碑,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但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太多支持,李光耀故居是否保留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这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活着的人会怀念他。 他的遗体的去世并不能抹去他生前所取得的成就。 人民的依恋、政府的关怀,都是对他政绩的证明。 是否保留他的故居,取决于政府的最终决定。 不过,无论他的故居是否还在,新加坡人都应该继续努力进步。 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他创立的国家能够继续前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