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元素春晚吉祥物“龙辰辰”
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正式亮相。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龙的形象千百年来贯穿于文学、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领域。 “龙辰辰”的造型脱胎于众多含“龙”的文物,融合了五件珍贵文物的元素,其中龙鼻来自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
“龙辰辰”的机头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了独特的设计元素。 巨大的青绿色龙形器,尾部卷曲,鼻子突出,身躯起伏,仿佛在积蓄力量。 跃向天空,形象生动、传神。 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代表物。 总长度为64.5厘米。 它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薄片组成,每片大小仅0.2-0.9厘米。 厚度约0.1厘米,其做工之庞大、制作之精美、尺寸之大,在我国早期龙像文物中十分罕见。
眉弓、龙肩上的纹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纹。 它们精致独特,增添了吉祥物的趣味性和古韵。 云纹铜禁出土于西川下司春秋楚墓。 它的主人是“志欲征服中原”的楚庄王之子。 这件文物本身就彰显了“大国制造”的实力。 粗细不同的铜杆就像编织着中国结。 构成铜禁体的“云”周围环绕着12条昂首吐舌、挺胸腰部的龙形兽,器物造型独特,工艺复杂。 专家认为,云纹铜禁令是该时代发现的最早的失蜡铸造。 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魅力。
据介绍,“龙辰辰”的龙脊结构和龙腹图案源自最早记录“中国”二字的西周何尊侧面的四根羽棱和云雷纹。 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 它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初期贵族“和”铸造的青铜礼器。 雕像身上刻有“宅子中国”字样,这是已知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 “龙辰辰”的姿势取自西安博物馆的鎏金走龙。 鎏金走龙背脊呈锯齿状,长尾向后卷起,全身雕刻着鱼鳞图案。 它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冶金技术。 它是一种器皿。 玉轩囊的“小龙”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和繁荣。 “龙辰辰”是指故宫博物院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来设计龙爪的形状,显示出其威严和庄重。 在色彩搭配上,“龙辰辰”选用了大韵、繁赤、竹夏、玉衣、春辰等中国传统色彩。
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 既蕴含了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内涵与美好,又展现了新时代中华儿女昂扬的精神风貌。 齐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