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执法与服务并重
山西省晋中市民政局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3万,下辖11个县(区、市)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该市殡葬改革工作抓住推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低碳、环保、绿色、文明”殡葬工作理念,从破殡葬俗、促殡葬俗入手,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效。主要做法有:
1. 政府主导推动风俗习惯和丧葬方式转变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殡葬改革长效机制。出台《晋中市殡葬管理条例》《关于公布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范围的通知》《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推动转变习俗和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免除部分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转变习俗和殡葬改革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二是层层签订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按照《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大力推进习俗转型和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组织签订了《党员干部带头推进习俗转型和殡葬改革承诺书》。从全市四大班子领导到各部门“一把手”,从市到县、乡、村,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全市全体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承诺带头节约办婚丧嫁娶、带头火化、生态安葬等,彰显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营造殡葬改革良好舆论氛围。会同市文明办印发《破除旧风俗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节约安葬空间移风易俗倡议书》。市县两级利用地方报纸、电视、政府网站等主要媒体开展宣传,在广场、公交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张贴宣传资料,利用各类宣传日深入社区、学校、企业讲解政策,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公益短信等,全方位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不良风俗,树立文明节俭新风。
四是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会同市文明办、市工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风俗习惯转变建立红白理事会的通知》。全市328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90%以上。晋中开发区后坊村红白理事会为村民提供办理婚丧喜庆等事宜的场所,规范办理程序和就餐标准,引导教育村民文明办事、勤俭办事,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减轻了群众负担。
五是扩大火化区范围,完善殡葬费用审批制度。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我市重新划定了火化区。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火化区和土改区范围的通知》,全市火化区范围由原来的榆次、太谷等4个县区和城区扩大到11个县(区、市)所有街道办事处、开发区、59个乡镇792个行政村。同时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晋中市殡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金等发放管理办法》,对殡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金“三项费用”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审核流程,并实行网上公示,对提高火化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亲民殡葬政策实现全覆盖。市政府出台《关于免除部分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的通知》,明确将免费对象由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城市“三无”对象扩大到所有农村居民和80岁以上城镇居民。免费项目扩大到遗体运输、贮存、火化、消毒等,殡仪馆“一条龙”办理。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全市亲民殡葬救助受益人数4373人,补助金额达347.4万余元。亲民殡葬覆盖面和金额居全省前列。
2. 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整治违法行为
一是创建文明城市,整顿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风俗习惯转变、倡导新文明的通知》:禁止在市区街道、广场、居住区等公共场所搭设吊唁帐篷、设宴款待、沿街游行送葬、为死者撒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发出高噪音扰民。禁止在火葬区为居民提供安葬墓地;禁止在火葬区生产、贩卖棺材等殡葬用品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倡导科学葬礼、绿色葬礼;提倡简朴葬礼、厚葬;提倡新式婚礼、简约时尚;提倡文明劳动、拒绝陋习;提倡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同时,各移风易俗成员单位将开展联合执法,对上述禁止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违反通知规定的人员进行查处和问责。全市城区宾馆门前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得到有效控制,红白喜事在马路上搭帐篷的行为基本杜绝,办丧事铺张浪费、沿街撒纸钱、扔纸钱现象明显减少。
二是开展殡葬执法,查处违法行为。与卫生、公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尸体管理工作的通知》,与市区9家医院及公安、交警部门签订《晋中市尸体管理目标责任书》,从源头上解决我市城区尸体运输不规范问题。与国土、林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殡葬用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殡葬用地管理。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清理整顿商业公墓修建、出售大、豪华坟墓的违法行为,拆除超面积大、豪华坟墓60座,没收违法所得93万元,追缴应交而欠交的公墓维护管理费526万元。
三、加强管理,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一是推行文明扫墓、生态安葬。清明节等传统清明节期间,各殡葬服务单位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开展文明扫墓、生态安葬活动,向市民免费提供鲜花换纸钱、热水、毛巾等服务,鼓励市民以鲜花、亲属追悼、网络祭祀等形式替代传统扫墓方式。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深埋、撒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安葬方式。2016年8月,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在晋中市宁泽园商业公墓举办了“贯彻落实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行节地型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暨“公墓开放日”活动。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全市殡仪馆实行精细化管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市物价局制定的价格执行,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针对群众强烈反映的殡葬用品价格过高问题,市殡仪馆对骨灰盒等殡葬用品实行政府采购。同时在全省率先制定《晋中市殡葬服务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考核标准》《晋中市殡葬服务单位安全隐患自查标准》,纳入全市动态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平台,并加强对殡葬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三是加强殡葬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殡葬需求。2013年,市政府把市烈士陵园“三化”工程、市殡仪馆迁建工程、宁泽花园陵园建设工程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其中,市殡仪馆迁建工程占地139.1亩,总投资1.2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建筑施工和室内装修已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力争今年8月底前投入使用。商业公墓项目占地350.69亩,总投资2.17亿元,已建成对外运营。 今年我们把各县殡仪馆建设列入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推动殡葬改革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