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在台湾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当他得知大陆人知道他的功绩时,他艰难地行了军礼。
前言
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他的学历无与伦比,他的军事训练无与伦比,他的战功无与伦比,他的弹孔之多无人能及,其国际声誉无与伦比。 ”
以上是著名历史学家李敖对孙立人将军的评价。虽然有人认为过于绝对,但这足以说明孙立人对抗战的贡献。
软禁33年后获释
1988年是孙立人被国民党软禁的第33年。今年3月底,郑伟源两次到孙立人家中拜访,并表示孙立人今后将有行动自由、行动自由,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认识任何认识的朋友。从此,孙立人重获自由。
远在海外的女儿孙忠平得知消息后,说出了埋藏多年的心声:“我终于可以自由、快乐地和爸爸妈妈打海外电话了!”
被软禁的这些年,孙立人的家人过得很艰难。四个孩子跟着夫妇俩被赶出了官邸,挤进了一间平房。蒋介石还派了六名“保安人员”时刻监视他们的家人。
孙立人晚年
当时,他们的住处原是军人宿舍,四面都是围墙,通往门口的路也被堵住了。孙立人及其家人不准随意外出。每当孙立人被允许外出时,都会有专车接他,后面跟着一辆吉普车。
即使是打电话,也必须提前向“保安人员”请示。只有得到上级的许可才可以打电话。外人不能随意进入他们的家。
蒋介石对孙立人的监督非常严格,甚至在他家的墙外建了一座三层楼的指挥中心。孙立人的一举一动,蒋介石都能一览无遗。为了防止有人营救孙立人,孙立人的厨师甚至在身上藏了刀,随时准备杀死孙立人。
不仅如此,孙立人还失去了工资来源,每个月只有微薄的生活费。不过,当时他的四个孩子都还在上学年龄,这笔钱对于他们家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孙立人过去虽然官位很高,但由于为官清廉,多年来积蓄很少。即使当了军队的总司令,他们家的食物和经济来源也很有限。如果有客人来,需要加点菜,那就只有咸蛋、炒蛋、皮蛋了。他的家人在背后悄悄称之为“三蛋轰炸”。
孙立人将军老照片
因此,孙立人被软禁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据其妻子张美英回忆,当时,四个孩子每天上学都要带午饭去学校。但他们没钱买米,只能给四个孩子喂三个鸡蛋。足以说明他们家当时连温饱都吃不饱。
不过,这样的条件并没有困扰孙立人。几十年前,他是一位令日本人畏惧的战士。他怎能如此轻易地向生活屈服?
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孙立人开始在家里养鸡、种果树,后来又种玫瑰花。他种植的玫瑰因香味浓郁,在当地很受欢迎。因此,他经常让妻子骑着自行车去外面卖东西。后来,当得知这是孙立人种植的玫瑰后,外界称其为“将军玫瑰”。
然而,他和家人多年来所经历的磨难并没有让孙立人憎恨蒋介石。获得自由后,多次有人找他揭露蒋介石的暴行,都被他拒绝了。
孙立人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说他不关心家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是因为蒋介石是他的上级,他不愿意说出上级的错误。
孙立人
1990年,在孙立人90大寿之际,著名作家周良培前往台湾看望孙立人,并带来了老朋友送给孙立人的90寿辰帷幕。
此时的孙立人,已经没有了征战沙场的将军的气场。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他的身体很虚弱,走路也不稳定。他需要妻子的支持才能慢慢前行。连普通人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所以他的妻子需要翻译。
他原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双眸,变得灰暗无生气,挺直的鼻梁和嘴巴也变得瘪瘪。原本修长健硕的身形,此刻却如同一株弱柳,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在不断的颤抖。
虽然这次会面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对于孙立人来说却是非常难得。以前,即使他约了别人见面,孙立人有时也不会见面。即使我们如期见面,我们通常也会坐几分钟就结束了,几乎不可能进行交谈。
孙立人这次之所以能够坚持一个多小时,肯定和周良培来自大陆有关。这些年来,他非常想念家乡。他总是说:“我是安徽人,我来自安徽农村……”
周良培
由于健康等原因,他不方便回家乡,但每当亲友回来时,他总是委托他们表达心意。获得自由后,原属下刘文梅回家乡探亲,曾给孙立人带来一张故居的照片。
这张照片对孙立人来说就像是一件宝贝,他经常把它拿在手里把玩。从照片上看,他小时候种下的四棵柚子树和十几棵枣树至今仍生长完好。孙立人似乎能闻到树叶和花的香味,感觉十分亲切。
谈话中,两人聊了很多。当听到周良培讲述自己当年的赫赫战功时,孙立人非常惊讶。随后,他的嘴角动了动,含糊地说了一句什么。这位女士随后翻译道:“如果你今天在中国大陆,你怎么会知道这样的事情呢?”
周良培看着孙立人,沉声道:
“就算我不知道,凡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有利的事情,历史都会按原样书写!”
孙立人郑重地点点头,灰色干涩的眼睛不断转动,感叹道:“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
孙立人
谈话结束后,虚弱的孙立人竟然想起身为周良培送行。当周良培再次行礼时,孙立人放下妻子紧紧支撑着他的手,立正站好,向周良培等人行军礼。
这个军礼也许不是孙立人一生中最标准、最有力的军礼,但可能是他最难的一个军礼,也是最感人的军礼。这代表了他对关心他的人的感激,对大家对他的肯定的感激,对祖国的感激。
清华同学称他为“顶天立地的人”
正如周良培所说,孙立人当年的贡献不会被他的家人、同学和朋友忘记,更不会被国家和无数中国人民忘记。
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金牛镇的一个官宦家庭。 9岁那年,跟随担任青岛太守的父亲到青岛读书。
此时的孙立人还很无辜,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在遭受欺凌,中国人民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1897年,德国以“巨野任务案”为借口,派出4艘巡洋舰前往胶州湾,以演习为由强行登陆青岛。面对外敌入侵,软弱的清政府
1897年,德军占领青岛
为了避免与德军发生冲突,扩大事态,他下令:
“只能冷静、严格,任凭他们威吓,不为所动。不能先开枪,自己挑衅。”
然而清政府的让步却导致德军愈发嚣张。他们不仅频繁来到清军军营门口无理取闹,还毁坏了清军士兵的多支步枪。清军非常愤怒,想要与对方交战,却被镇压了。
此后,德军不断威胁恐吓,逐渐占领了清军的营地,甚至试图窃取清军的武器弹药。然而,清政府又退缩了:“今日,按照命令,张高远将迁往烟台。我立即通知惠德上将不要再施压,并允许你允许督察队搬迁。” ”最终德军在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事件的情况下强行占领了青岛。
孙立人因为一次郊游认识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处境。有一天,孙立人跑到海边,捡到了许多漂亮的贝壳和石头。不远处的一群德国孩子看到了,立刻跑去抢。
孙立人一边指责他们土匪,一边互相争斗。这一幕被一个德国人看到了。他过来,狠狠打了孙立人几巴掌,并用侮辱性语言辱骂他。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立人认识到了国弱的后果。
孙立人年轻时
1912年,孙立人跟随父亲来到北京。次年,他在数千人中以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考取公费留学,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继续深造。
本来,孙立人想报考军校,但他的父亲孙希泽觉得儿子从小体质弱,不适合从事军事工作,所以拒绝了。孙立人无奈,只好继续学习土木工程。
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孙立人加入美国桥梁公司,担任工程师。如果他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可能会过上平静的生活。
然而,当想到中国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孙立人仍然一心想参军报国。四个月后,他进入素有“南方西点军校”之称的弗吉尼亚州美国军事学院,并于1927年顺利毕业。
虽然他只学习了两年,但学校对他评价很高,说:
“才华横溢,超越同龄人。不爱说话,但善良温柔,尊重上级,对他人诚实友好……有男子气概,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相册中孙立人的照片和评论
孙立人随后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印证了学校的评价。
回国后,虽然加入了宋子文组建的税警团,担任特科兵团(后改为第四团)上校司令,但他的职责并不局限于维护国民政府的税收秩序。财政部。专注于保卫国家。他第一次带兵时,对部下说:
“日本人有吞并中国领土的野心,希望各位官员下定决心,做好抗日准备。加入税警团不仅仅是为了抓走私盐贩子,我们应该成为一支保卫国家的力量,我们一定要这样的信念,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刻苦练习,勇敢善战,随时准备迎击日军,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不仅如此,他还认识到一支军队必须有军事精神。于是,他请父亲为部队的军歌作词,并请音乐家应旭痕作曲。最后,我们完成了一首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军歌,号召全体官兵保护人民、报效国家、奋战沙场。
这首歌后来从远征军四团传到新三十八师,从国内战场传到滇缅边境。
孙立人的父亲为四团创作了一首军歌,后来成为新一军军歌。
此后,抗战爆发后,孙立人率部奔赴前线,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曼德勒战役、第二次缅甸战役等。
期间,他被日军炮火炸伤13处。他生命垂危,昏迷了三天三夜。他还亲自率领不足千人的113团,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并成功解救了7倍于己的友军,震惊了世界。
还重创了被誉为“丛林作战之王”、对抗中国军队最有信心的日军第18师团,这让他们惊叹不已:
“湖康流域的中国军队无论是在组织、装备、战术还是技术上都彻底改变了面貌。”
而他也成为抗战军级部队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军。他被称为“丛林狐狸”,也有人给他起了“东方隆美尔”的绰号。
孙立人在战场上的卓越战功也为他赢得了清华同学的称号。由于使用了带有站人形象的银元,人们称他为“站人”。这表明,在他们心中,孙立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好汉子,是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孙立人亲自在缅甸战场扫雷
软禁下的民族情绪
1949年,孙立人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最初,孙立人被蒋介石重用为“陆军总司令”。但这一切只是蒋介石想利用他来获得美国的援助和支持。因为美国人准备抛弃蒋保泰,想重用孙立人。
后来,随着蒋介石对孙立人的猜疑加深,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蒋介石又利用孙立人部下的“郭廷良间谍案”,迫使孙立人辞去官职,将他置之不理。被软禁。
尽管失去了自由,陷入了困境,孙立人仍然关心国家的未来。 “郭廷良特务案”发生后不久,他与小妾张美英生下两子一女,分别取名孙安平、孙天平、孙太平。加上大女儿孙忠平,一共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寓意:“中国安定,世界太平”。
此外,孙立人从小就教育过四个孩子。如果他去美国读书并在那里工作,他肯定无法成为美国公民。美国是世界上的强国。当时很多人都羡慕美国的强大,羡慕美国生活的繁荣。
孙立人全家福
孙立人能为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源于他内心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不管其他国家有多好,他总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他非常自豪的事情。
孙立人自清华大学毕业以来,对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被软禁期间,他曾在卧室旁边种了一棵紫色和白色的茉莉花树。
他之所以种植这种茉莉花,是因为他想念家乡,想念养育他的地方。他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清华大学的校色,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日子是我青春里最快乐的日子……”
出于对清华大学的喜爱,他曾固执地要求孩子们报考时首先考虑清华大学,无论成绩如何。后来,孩子们都遵循了父亲的教诲。大女儿孙忠平、长子孙安平、二女儿孙太平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核工程系、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
孙立人故居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时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大儿子孙安平高考成绩很好,本来可以去台大。他也想去台大,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
不仅如此,孙立人还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嫁给外国人。虽然这看起来有些绝对、不人道,但也体现了孙立人对民族的热爱。
他的小女儿后来偶然找到了一个南美男友。孙立人坚决反对,表示他可以向女儿保证任何事情,但这是他唯一的规则。
不过,女儿也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感情不能强求,就这件事让父亲听听她的意见。孙立人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父女俩陷入僵局。直到孙立人去世,小女儿才嫁给了男友。
禁令解除后,虽然身体不好,但孙立人依然关心着和他一起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友。他开始在大陆上寻找他们的后裔以及他们的墓地。得知老战友齐学奇的坟墓被破坏后,孙立人寝食难安。
齐学启墓
齐学奇是他的副师长。抗日战争时期被俘,死在异国他乡。为了让战友们回到家乡,他四处奔走,疏通关系。最后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成功从缅甸打捞齐学奇的遗体。他亲自派他到长沙岳麓山,帮他选址安葬,支棺。
几经周折,孙立人重新发现齐学奇墓后,筹集了6000美元,请人帮忙重建古墓。
周良培走后不久,孙立人于当年11月19日去世,享年90岁。生前他曾说过:“我无愧于国家……”。
十多天后,数万人参加了公众追悼会,场面庄严悲痛。最引人瞩目的一幕,是一群大学教授以“中国军魂”的身份吊唁他。原来,老新一军、军训四班、步兵团的官兵、学员,都跪下拜孙立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