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14个字进入全国书法展,确实不达标。
对联是书法创作中非常常见的形式,尤其是明清以后,深受书法家的喜爱。 当代,对联仍然是书法创作的主流。 在中国书法协会主办的全国系列展览中,还专门举办了楹联书法展。
第八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展厅
中国书法协会主办的楹联书法展,一定能为我们带来欣赏当代楹联书法创作的成果。 但通过参观对联展,我们会发现有些作品不符合要求。
以下作品为第八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的展品。 作品中写的“十方美景归到底,云海蓝天风光”这14个字虽然可以算是一副对联,但作者所写的形式,却几乎与作品无关。对联。
第八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参展作品
作者所写的这副对联作品,采用草书,讲究字的大小交错和交错避让。 这种写法是没有问题的。 但这部作品的问题在于,作者把对联写得像横幅一样。
作为书法创作的一种形式,“对联”一词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应”,二是“联系”。 其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上下联独立且风格一致。
部分作品
在上述对联作品中,上下联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每一个的第一个字“十”和“步”,无论是字的大小还是高低,都给人一种强行变化的感觉。 ,因此这两个句子在风格上是不平衡的。
从技术上来说,第八届楹联展展出的对联作品并不突出。 行文缓慢粗暴,转折生硬暴露,上下人物气氛不一致。 这部作品看上去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一字一顿地排列起来。
展出作者邓凤洲的另一幅草书对联
草书与楷书、隶书、篆书最大的区别在于气息的连贯。 呼吸的流动一旦停滞,草书应有的节奏就会丧失,标准自然不会太高。
上述作品的作者是来自广东的邓凤洲。 我在网上收集了他的书法作品,发现他擅长的书体不仅是草书,还有行书、楷书,而且水平还不错。
参展作者邓凤舟
比如他的楷书对联“东墙图书馆,西园汉墨林”,明显带有褚遂良《逆宽赞》的影子。 用笔精准细腻,结构严谨稳重。 它是用楷书书写的,上面用竹子和墨印。 带有菊花等图案的纸看起来非常优雅。
邓凤洲楷书对联
小编认为,这幅楷书联无论从文笔的成熟度,还是作品的气息,都比全国楹联展上展出的那幅要好。 但如果我们真想把这样的作品提交给中国书法协会主办的楹联书法展,结果会怎样呢?
也许这部楷书作品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是因为唐楷的书写太接近古人的书写方式,二是因为作品显得太小、太简单。 总之,不是因为文笔不好,而是与当代书法展览的气质不符。
邓锋周行书作品
写得好的不准入展,写得好的不入展。 当代书法展确实有点奇怪。
作者邓凤洲的行书也相当不错,可见其学问之广,有二王的影子,有颜真卿行书的元素,还有宋元名人的新闻王朝。 文字结构较为规整,用墨较浓重,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邓凤洲草书作品
最后我想说,对邓凤舟的关注来自于他在第八届联展中的作品,但这幅入选全国联展的作品是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差的作品之一。 这真的很有趣。
春节快到了,大家都可以写春联一显身手。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张“百米长的万年红对联”,可以随意剪成五字、七字、九字、十一字。 还有红包领取,喜欢的话点击下面链接:
万年红春联100米长卷
京东官方店或旗舰店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货。
168.8元
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