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上海还有“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吗? 一起来看看虹口文化名人故居吧!

2024-04-17 -

如果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虹口区被视为一座博物馆,那么各种旧址、名人故居、优秀历史建筑则星罗棋布在街道深处、隐藏在建筑之中、或伫立在街角。街上都是博物馆。 展品们一片寂静。 或许,当你回首,不经意路过时,这里就是文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之际,这些名人故居和红色文物将正式挂牌。 有兴趣的人们可以通过扫描现代信息技术的二维码了解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并聆听这些无声的砖块“讲述”自己的故事。

张元济墓_张元济传记_张元济故居

图片说明:横峰里的巷子里,藏着多少过往的故事。 胡晓芒 供图

巷子深处有一个故事

博物馆日当天,位于昆山花园路7号的丁玲故居将正式挂牌。 1933年2月,女作家丁玲搬进三楼。 深巷里,午后的阳光明媚刺眼,让突然踏入灯光昏暗的走廊的人有一瞬间的头晕目眩的感觉。 木楼梯在他们脚下吱吱作响。 丁玲在这里写下了短篇小说《本》和散文《我的创作生活》。 和虹口大部分名人故居一样,几十年来普通百姓也搬进了这里。 悬挂的标牌经过专业设计,与传统标牌明显不同,辨识度极高,无声地提醒着路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列入保护名单的丁玲故居与山阴路、多伦路相距相当远,茅盾、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左翼文人曾在此居住过。 “茅盾等人预约了。”虹口区文史馆馆长何英说。或许,当时丁玲乘坐的是人力车,或者是站在直达目的地的2号车上。逛完静安寺,看着窗外流动的街景,然后来到大路新村和景云里参加文人聚会。

内地新村有很多知心朋友

沿四川北路行驶,到达山阴路大路新村。 这是一组红砖、红瓦、木结构的三层新式巷屋群。 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1931年竣工。鲁迅故居是大路新村132弄的第二栋也是最后一栋建筑。 鲁迅于1933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身份入住,1936年10月19日在此逝世。鲁迅去世后,徐广平搬出,故居的主人也几易其主。 1950年1月重新开放。其后两巷为大路新村156巷29号,现山阴路156巷29号。 1933年4月,茅盾化名沈明复在此居住。 他与鲁迅一起,以“宣言与自由谈话”为立场。 ,发表了大量批判时事、感叹罪恶的文章。 其中,茅盾共撰写文章33篇。 同年,《文学》创刊,茅盾担任实际主持人。 茅盾还接受良友书局的邀请,主编《中国新文学丛书·小说集》。 1935年3月,茅盾搬出大路新村。

图注:大路新村胡晓芒供图

隔一条马路,对面就是瞿秋白故居。 1933年3月,经鲁迅介绍,瞿秋白夫妇住在日照山阴路133巷12号的一处亭子里。 鲁迅几乎每天都会过马路去对面的瞿秋白家,有时还提着一篮子刚出炉的面包。 他们一起畅谈时事、文艺,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人生有一个知心朋友就够了”就是写照。

张元济故居_张元济墓_张元济传记

图注:瞿秋白故居胡晓芒供图

曾连松故居与瞿秋白故居,位于山阴路四大里,仅一墙之隔。 仔细一看,街对面的大楼下面有一条隐藏的小路连接着他们。 五星级红旗设计师曾联松曾住过这里的三楼。 他与红旗的渊源颇深,五星级红旗也长期挂在门口。

张元济墓_张元济故居_张元济传记

图注:曾联松故居胡晓芒供图

京云里的一次聚会

沿着山阴路,穿过四川北路,从多伦路绕到横浜路,就到了不远处的景云里。 景云里建于1925年,占地1650平方米。 有石库门式房屋32间。 该式建筑共三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 它有一个黑漆门、一个大铜环和花岗岩门框。 主屋有4、6扇落地窗。 房子后面有一个单层厨房,上面有一个露台。 1928年至1932年,鲁迅、茅盾、叶圣陶、柔石、冯雪峰等一批文化名人先后居住于此。 1927年8月,茅盾被国民党政府通缉,隐居景云里11号,与鲁迅、叶圣陶、周建仁等为邻居。 此前,1927年5月,叶圣陶搬到景云里11号。 在此期间,叶圣陶接替留学欧洲的郑振铎担任《小说月刊》主编,培养了一大批新文学人才。 他的第一部小说《茅盾》、《丁灵》、《施蛰存》、《巴金》等都是他出版的,激励后人,成为佳话。

张元济故居_张元济墓_张元济传记

图片说明:横滨路景云里胡晓芒提供

还有拉莫斯公寓、多伦路等,在虹口,只要走一小段路,就能遇见名人故居、旧居,邂逅过去。 也正是这些文人的脚步,一起迁徙、聚集,串起了一段左翼革命时期。 文史称,“虹口区预计年内将有120处名人故居和优秀历史建筑挂牌”。 何樱介绍道。 (新民晚报记者 徐宜胜)

立即回顾:移动中的博物馆

漫步街头,看看老民居,这座城市连接社会事件和人文情怀的“毛细血管”,也是我们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无论是虹口即将挂牌的40座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还是各路名人居住的长宁愚园路,还是徐汇区的武康路,大树掩映、曲径通幽。那些地方,总有一些隐藏的东西可以被记住,值得钦佩。 大事件和大人物。

人、房屋和街道不仅构成社区,而且构成历史。 我们不断发现的革命爱国人士、左翼文人、红色夫妇、文学艺术名人,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它为何充满活力。 不断“冒出来”的老民居逐渐形成历史街区,让我们在七十、八十级台阶中跨越七十年、八十年。

张元济传记_张元济故居_张元济墓

图片说明:横滨路景云里胡晓芒提供

除了名人故居,还有展示各领域发展的各类专业博物馆、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种形式之美的艺术博物馆、彰显人民群众热情和力量的民俗博物馆致力于博物馆收藏...

走着、看着、想着、读着,时空穿梭,心底被感动。 (朱光)

名人故居一览表

吴湖帆故居:嵩山路88号

陈云故居:莲塘镇珠枫公路3516号

傅雷故居:南汇下沙镇王楼村

盖景天故居:兴安路保康巷

梅兰芳故居:思南路87号

张元济墓_张元济传记_张元济故居

田汉故居:永嘉路371-381号

陶行知故居:玉清路146弄13号

张元吉故居:淮海中路1285号尚方花园24号

黄兴故居:武康路393号

周信芳故居:长乐路788号

陈毅故居:玉清路190号

柯令故居:复兴西路369号

何绿亭住所:泰安路76弄4号

赵丹住所:湖南路8号

郑振铎故居:高安路五巷25号

丰子恺故居:陕西南路39巷93号

蔡元培故居:华山路303弄16号

于振飞、颜惠珠住所:华山路1006弄花园11号

刘长胜故居:愚园路81号

郁达夫故居:常德路嘉禾巷1476号

郑一梅故居:长寿路160弄1号

吴昌硕故居:闸北区山西北路457巷12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红龙墓官网版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